川北薅草锣鼓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广元市四县三区的传统音乐,起源于秦朝,兴盛于元末明初。通常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敲锣者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
川北薅草锣鼓起源有什么说法?
川北薅草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川北薅草锣鼓起源于何时,由谁开创,从已知的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和传承人走访来看,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与之相关的信息,是根据川北薅草锣鼓国家级传承人王绍兴从清末和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民间手抄本和老艺人口授心传唱本中的叙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之乾坤,神农五帝尝百草,轩辕黄帝制衣襟,治公和尚植五谷,植下五谷养凡民,养下凡民他懒惰,种上庄稼不寻草,牛魔王一见生了怒,随带草籽下天庭,南天门上撒一把,普天之下草纷纷,那时才兴锣鼓会,秦朝起始到而今。”
从这个唱本里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川北薅草锣鼓似乎源于秦代;又根据包谷(川北薅草锣鼓是在薅包谷二道草与黄豆草时演唱)从原产地古巴传入中国,约在1511年前后,即明朝后期,据这些信息推论:“川北薅草锣鼓源于秦代,兴于元末明初”。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实行农村合作化,农业大集体劳动,使这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千百年来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沿至今,故有人将其比作民间音乐文化的“七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