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主要流传于四川省宣汉县及重庆万源、开江、开县等周边地区的55个乡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巴人由渔猎生产向农耕文明过渡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一种劳动山歌。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人代代传承,一群人在地里锄草唱和,二人在地头敲锣打鼓领唱,歌词有不少为口头即兴创作。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的起源有什么说法?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起源,据当地的歌师称即源于驱除虫疫,并向各路神祇祝祷,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川东薅草锣鼓传承人袁诗安在介绍该地薅草锣鼓的历史来源时说:“盘古开天辟地后,神农氏种五谷。五谷种成后发现田中有虫吃秧苗。神农氏为除虫,广告天下挑选善唱歌郎,在其中选出成功(音)、刘源(音)二人。成、刘二人口聊舌辩、声动天地,连唱三日三夜后田中虫尽。神农氏封二人为歌中状元。从此之后,田中劳动时伴随演唱的方式就一直流传下来。”
从这个传说来说,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当源于驱逐虫疫,祈祷丰收。另据当地部分学者考证,该地的薅草锣鼓源于3000多年前古代巴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的击鼓鸣锣吆喝,后来这些吆喝声逐步演化为带有仪式性的音乐表演。从这些传说及考据来看,川东薅草锣鼓的产生应该主要是基于请神、祭神、辞神、驱鬼、逐疫等目的,因此在诞生之初它应该作为傩祭功能音乐的一支而存在的。后来,人们表演薅草锣鼓的主旨慢慢发生变化,祭祀的成分逐步减少而娱乐的成分逐步增多,继而演变为这种半祭神半娱人的音乐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