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四平锣鼓乐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传统音乐。主要流行于南靖县金山、龙山一带,所以南靖地区的四平锣鼓更有影响力。四平锣鼓,俗称粗锣鼓,源于古代四平戏。元末明初从江西传入福建。清朝末期四平锣鼓在闽南已十分盛行。漳州南靖民间有“万盛锣,诱船婆;万盛鼓,诱查某”等俗谚,南靖有“四平吹,热煞囝仔胚”的说法。南靖四平锣鼓乐属戈阳腔锣鼓乐,节奏明快,雄浑有劲,艺术感染力强。原多为民间游神游艺演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参加大型节日庆典活动。
南靖四平锣鼓乐有什么历史渊源?
南靖四平锣鼓乐,俗称粗锣鼓,源于古代的四平戏。四平戏是早期的南戏弋阳诸腔之一,从江西流经闽南一带,而南戏弋阳腔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十五世纪中叶并传入福建,在广泛流行中演变成新的地主剧种,清朝时,四平戏在南靖已十分盛行。以节奏感强,吹音曲调、锣鼓节拍与吹音旋律配合紧密,优美动听,且气氛热闹,而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早在1887年至1943年,南靖四平锣鼓乐队就常年在闽西南一带演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金山镇就有40多阵四平锣鼓乐队。现除了金山、船场、奎洋等尚有少数四平锣鼓乐队这一民间艺术活动外,大多已后继无人,停止活动。金山镇安后村的四平锣鼓队是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一支乐队。南靖四平锣鼓队从产生到今天,约120年左右它从清朝未期至现在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
清朝末年,四平锣鼓在闽南已非常流行。漳州南靖民间有“万盛锣,诱船婆;万盛鼓,诱查某”等俗谚,南靖有“四平吹,热煞囝仔胚”的说法。现在四平锣鼓乐队还珍藏着一本清朝手抄本《四平锣鼓吹谱》,吹谱记载有风入松、大过场、新水冷、石榴花、下小楼、小过场、雁儿落、玉芙蓉、德流子、粉叠见、大三通、古风入松等67个曲牌以及12条串仔谱,还有一些没有曲牌的吹谱。
四平锣鼓演奏都是遵循戏剧节目按套进行,他们的锣鼓阵曲目有八套,即头音吹排、二音吹排、三音吹排、大破对阵、看阵、双剑记、铁弓对阵。头音吹排是锣鼓阵的基本功,学会头音排锣鼓就基本掌握了四平锣鼓的演奏技巧。四平锣鼓乐节奏感强,优美动听,锣鼓声喧,气氛热闹,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南靖四平锣鼓乐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庙会、祭祀、元宵节以及赛事活动。近年来有些商贸开业活动也请四平锣鼓乐演奏庆贺。这些演奏活动,多数在庙宇、祠堂内进行,其他如会庆、商务等演奏活动则在其他场地进行。传统的四平锣鼓队,一般以8人为一个演奏单位,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增加2至4人进行演奏。近年来,四平锣鼓队参加会庆、节庆、赛事等活动都按四平戏曲调创作大型吹打乐曲,更具丰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