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盘鼓,又名大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鼓乐表演艺术。由众多人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鼓队,鼓队成员有的击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击大镲、马锣等铜器,在“令旗”的指挥下,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在节日的街头、广场。开封盘鼓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鼓点激越,复杂多变;表演热烈、粗犷、豪放,无沦是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开封盘鼓深受城乡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开封盘鼓有哪些基本特征?
演奏形式
开封盘鼓的演奏属于齐奏方式,但鼓与镲的节奏不是完全相同的。鼓的节奏急促而稠密,镲的节奏稀疏而简洁,两者融合在一起便形成强与弱、全奏与分奏等不同的音响色彩。开封盘鼓有“原地演奏”与“行进演奏”两种表演方式。原地演奏时,鼓队常围成一个圆圈,令旗位于圆心,鼓手们面向令旗而背对观众。当鼓队为民间舞蹈伴奏时,鼓队位于表演场地的一侧,面向表演场地。令旗位于鼓队与舞蹈演员之间。行进演奏时,小的鼓队常走成四横排,第一四排是镲,中间两排是鼓,令旗位于一、二排之间。为了能看到令旗,第一排镲手常面向令旗,退着步子行进。较大的鼓队常排成四路纵队,中间是鼓,两边是镲,令旗在最前面,面向鼓队,退步行进。
因为开封盘鼓的节奏并不是规整的进行曲双拍子节奏,鼓手们无法用齐步走的统一步法前进。因此在鼓队长距离的行进演奏中,只要求鼓点整齐,不要求步伐一致。当鼓队行进至观众较多的地方或接近预定的表演场地时,鼓队会按照令旗的提示,进入表演性的演奏旋律和坚定有力状态。这时,全体鼓手的步法按鼓点的节奏统一起来,该迈步时同时迈步。
鼓点特征
开封盘鼓的基本节奏被民间称为“鼓串”,常用的鼓串有“哗啦啦”鼓串、“挎边”鼓串、“单吨”鼓串。完整的鼓点曲牌由若干句长短不一的鼓串组合而成。不同的鼓点,所含的乐句也多少不一,少的只有一句,长的则有几十句,一般多为十几句。开封盘鼓鼓点中的鼓串常以完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形式出现,具有典型的“句句双”的结构特征。但在这些“重句”式的鼓串之间又常插入各种不反复的鼓串,从而形成“双句”与“单句”交替出现的结构特征,使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频繁转换,产生一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无始无终”的艺术效果。
开封盘鼓每个鼓点在结构上常由“曲头”“曲腹”“曲尾”三部分组成。曲头多为一两个重复的鼓串;曲腹则多用若干句稍长的不重复的鼓串;曲尾常为一个很长的、连绵不断的长鼓串,民间称之为“半拉山”,意思是说这句长鼓串在一个鼓点中占有半段的分量。就“句法”而言,各鼓点中均有大量“双句子”,但同时又有大量的“单句子”夹杂其间。此外,各句之间长短不一,各鼓点之间句数多少不一,就使得所有的鼓谱都具有自由诗一样的结构特征。
演奏乐器
开封盘鼓使用的乐器以鼓为主,配以大镲、马锣等铜器。鼓队所用的木框扁鼓均为同一种形制,鼓面约45厘米,木框高约30厘米,呈棋子形。演奏时,将鼓的背带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双鼓槌击奏。
鼓队组成
鼓队无固定编制,规模可大可小,一般按“鼓二镲一”的比例组合,小的鼓队有十几个人,大的鼓队可由几十人甚至百余人组成。传统鼓队中常配有4面或8面马锣。演奏中,锣手常将马锣抛向空中,马锣落下后,接在手中继续演奏,称之为“撂马锣”。各鼓队无论规模大小,均有一人手持一面写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担任指挥,称作“令旗”。平常鼓队的训练中,令旗负责向年轻鼓手传授鼓谱,讲解各种技巧。正式表演时,则通过手中的小旗指挥鼓队的起、止、强弱、速度等,同时还要指示鼓谱的节奏特征,以保证鼓队鼓点清晰、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