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淮北大鼓有什么特点

  淮北大鼓是一种以唱为主,说为辅的传统曲艺剧种。发源于淮北市濉溪县,长期流传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淮北大鼓自明末清初已具雏形,始以手鼓伴奏,以半说半唱的顺口溜形式演唱;清代中期,艺人们改革手鼓为简单支架固定鼓位和固定场地的演唱。淮北大鼓的演唱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条、鼓架和板,多为一人演唱,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唱腔有慢板、快板、花板、垛子板等数种板式。

  淮北大鼓有什么特点?

  表演形式

  淮北大鼓多为一人演唱。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唱腔有慢板、快板、花板、垛子板等数种板式。演唱大书时多用“活口”,演员需熟记一些常用唱段,俗称“片子”、“赞赋”,以灵活运用于描摹各种场景、场面、人物形象以及各种生活、心理、打斗情景等。

  唱腔曲调

  淮北大鼓属于敲击节奏型无伴奏演唱形式。唱腔曲调高亢豪放,粗犷恣肆,声遏云卷,节击潮落。激越时如壮汉击铁板唱大江东去,委婉时似姑婆叙家常低语浅笑,曲尽婉转流丽,奔放无羁。唱腔多采用地方小调,兼收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曲调,又有一代代鼓书艺人的尽情发挥创造,曲调风格酣畅淋漓,爽人快语,具有浓郁的淮北地域特色。

  叙事形式

  淮北大鼓在说大书之前,多以小段铺垫开场,俗称书帽。书帽多为短小精悍,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小笑话。演唱小段的目的是招徕听众,烘托书场气氛,稳定听众情绪,把听众引入到听书的特定情境氛围中来。书帽以唱为主,而演唱长篇大书时,则有大篇说白,以叙述故事、描摹人物对话、设置悬念等。淮北大鼓的说白,语言诙谐幽默,说唱穿插灵活,有时说亦似唱,有时唱亦似说,叙事讲究跌宕起伏,悬念设置出奇制胜,常令听众沉迷难返。

  音乐器械

  淮北大鼓的演唱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条、鼓架和板。鼓以檀木或枣木扣成圆形,上下蒙以牛皮,边缘用大头钉固定,四周加铁环,敲击时铁环碰撞鼓体产生出清脆谐音。鼓条用柘树条或石榴树条做成,前端加工成弯头状,敲击时不至损坏鼓皮。鼓架用六根竹条绑缚,支成三角形支架。上用细麻绳攀系以固定大鼓,同时又方便演唱者根据自己的身高、敲击习惯等调整鼓的角度。板有钢板、手板和简板几种。

  钢板形似半月牙状,用钢或铜制成,也叫“月牙板”、“犁遴片”、“梨花片”、“钢板”等;手板为三页板,用红木或檀木制成,长约30厘米,宽5-7厘米。每页厚0.2-0.5厘米之间,下面一页,上面两页则固定在一起,上下两块板之上端用丝线系连,演唱时手握下面一页,抖动上面两页敲击发声。有时为了增加演唱的节奏气氛,熟练的演员可将上下两页板同时晃动,使两块板两头轮番敲击以发出不同的频率和独特的花式节奏。淮北地区的大鼓艺人演唱时多以铜板、钢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