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庐州大鼓流行于哪些地方

  庐州大鼓是流行于淮北、长江两岸和江淮之间广大乡镇的一种民间艺术。起源于安徽泗县,原名泗洲大鼓,是安徽大鼓的一部分,流派源于华山派张、柴二门之柴门。庐州大鼓在唱法上有音色刚健的“卧嗓”和音质柔润的“立嗓”两派,没有丝弦伴奏,只以大鼓、简板或犁铧片击节。曲调简单,通俗易懂。属于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庐州大鼓流行于哪些地方?

  庐州大鼓曾流行于淮北、长江两岸和江淮之间的广大乡村和城镇。起源于安徽泗县一带,原名泗州大鼓,相传是在18-19世纪有清代中期受北方的河间大鼓影响发展而成。后来借淮上交通之便,流行到淮河两岸,又名淮河大鼓。以后逐渐遍及安徽全省,形成南口、北口、花口三种唱腔。

  南口流行于长江两岸,合肥,六安地区。以淮北调为基础,吸收了门歌及庐剧唱腔。北口流行于淮河两岸和淮北平原,吸收了渔鼓和安徽琴书的唱腔。花口是跑码头的流动艺人的曲调,兼用南、北口唱腔,并吸收了很多地方戏曲如泗州戏、黄梅戏的唱腔,适于皖南、皖北观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