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被誉为“南国的红豆”,是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的艺术。粤剧在明清时期粤剧盛行。要说起粤剧在舞台上焕发出的夺目光彩,这也有粤剧服装的一份功劳。粤剧大致形成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当时随着佛山工商业的发达,粤剧慢慢发展起来。虽然粤剧服装与京剧服装有相似之处,但也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有的服装款式的名称有着浓厚的粤语方言特色,例如“帔”,粤语称“帔风”(发pei音),“开氅”又称“海长”。
保留了方言特色的粤剧,其戏服有怎样的讲究?
在服装的整体构造上,粤剧戏服应用了南方特色的广绣技艺、金银线绣、珠片绣等。一直以来粤剧服装的装饰工艺经历了几个变化阶段,第一代是“广绣”,第二代是“疏片”,第三代是“密片”,第四代是“顾绣”,这些具有特色装饰元素令粤剧服装精美,具备特色。
粤剧本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可舞性、程式化的特点。粤剧的服装来源于生活,但又有别于生活,很适合舞台表演。在打戏的时候,使用的“大靠”,此造型来自于古代铠甲,为了在剧中表达骑马、打斗,下半身穿的裤子要开衩,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后背插四支三角形的旗。
起初,粤剧表演属于民间组织。后来为了节省开支,同一套服装道具往往要在不同的剧本多次使用,服饰都是通用的,就算年代有别,也可以穿同一套戏服。如《六国大封相》整场表演中,戏服种类繁多,场面最壮观的要数六国元帅一同穿着“靠”一起登台。
靠服是用大缎绣做的,整套布满鱼鳞纹或人字纹,色彩丰富,舞台效果佳。六国元帅分别穿着各种颜色的大靠,红色意为刚烈忠勇,黄色意为高贵老练,黑色意为刚正耿直,绿色意为勇猛善战,白色意为儒雅风流。剧中的花旦一般手持一对锦旗上场,意为剧中人物所坐的推车。花旦身穿束袖上衣、束脚裤,肩披对襟云肩,腰系前后左右四幅裙,扎飘带,手拿车旗,一整套也就是“车装”。
在一场表演中,有时为了壮大场面,少则一个推车,多则三四个,也有数十个的时候。推车的演员为了宣扬自己,会在车旗上绣上自己的姓名。花旦出现时的表演是整出戏的亮点所在,演员施展拳脚、跳跃,配以艳丽的服装,美极了。粤剧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戏服、令人应接不暇的基本功、颇具味道的唱腔,实在是一笔宝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