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深入岭南老百姓的生活。武林中有“南拳北腿”的说法,戏曲武打也有南北之分,“北派”以京剧为代表,“南派”以粤剧为代表。与北派武技突出表演性、追求身段美相比,以实用性武技入戏是粤剧最大的特色,这种真实、激烈的武打场面,颇受民间欢迎,很有群众基础,是粤剧艺术的看家功夫。
粤剧是如何通过功夫重放光彩的?
在粤剧的历史上,身怀绝技的演员在舞台上塑造演绎了众多的角色。粤剧南派武功表演的多是真功夫,武打演员一般都曾跟随民间武术师傅习艺,一些民间武术家也长期受聘为戏班武打指导。如有粤剧“武探花”之誉的著名演员梁荫棠,曾先后拜著名武术家陈斗、程君侠习武。
因此,粤剧舞台上的武术动作有意识地吸收了地方武术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等拳种的招式、套路,故舞台上许多武打动作都留有鲜明的南派武术烙印。粤剧早期本地班表演以武戏居多,粤剧传统剧目“江湖十八本”中,偏武戏或文武兼备的就占了粤剧剧目的大多数。20世纪30年代后,粤剧南派武功日渐式微,粤剧艺人弃武学文者日多,文戏大行其道,武戏日渐冷落。
近年来,粤剧南派武功重新受到关注。佛山粤剧传习所深入挖掘粤剧南派武功传统剧目,如《十三妹大闹能仁寺》等,受到观众好评。2017年公演的《香花山大贺寿》,观众欣赏到了“观音十八变、刘海洒金钱”等传统排场,韦陀、降龙、伏虎等南派功架,群猴献寿和武行插花精彩演出,粤剧传统南派功夫焕发光彩。
不久前,首部“功夫粤剧”《将军令》上演,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武侠传奇。依据真实历史事件,该剧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以钱维方、梁桂华、吴勤等为代表的鸿胜馆武师,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发动武林人士投身革命,保护党组织的安全,并配合组建我党早期武装、保卫、情报组织的英雄事迹。同时,该剧以真功夫为主打点,加入蔡李佛的拳术、扇子功、大刀舞、毛巾功、锄头功、南派舞狮等元素,燃爆全场。
“功夫和粤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佛山祖庙瓦脊上所雕刻的公仔形象,也都是舞台上的戏。”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说,“粤剧是世界性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非遗,关注功夫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