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组成的综合性传统民间艺术。布袋木偶戏表演精致逼真。用五指操作木偶进行表演,不仅能表现出人类戏剧中喜、怒、哀、乐的情感,还能表演一些人类戏剧中难以表现的动作。它是一种技艺高超、造型精美、风格独特的木偶剧种。
漳州布袋木偶属于两种中国传统木偶戏中的傀儡戏,闽南地区的布袋木偶当属漳州的最出名。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为“掌中戏“,这是因为布袋木偶在表演时要用手掌来做木偶的躯干、其他部位也要靠手来操纵。如果表演者技艺精湛,可以同时把握两个完全不同行为的木偶并将其演绎得精妙绝伦。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我国现存的既珍贵又古老的艺术品种,在南宋时就已经传入漳州,清朝中期达到兴盛时期,并且出现了以“牡丹亭”、“福春”、“福兴“”为主的三大流派,后来“牡丹亭”被列入“福兴”派。
解放以后,漳州各地陆续成立布袋木偶剧团,这些剧团后来都被并入漳州市木偶剧团。漳州布袋木偶戏是集木偶表演、木偶制作、木偶戏剧、布景等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
在演出的时候,表演者用手指和手掌来控制木偶,使它做出类似于人物的动作,再加上表演者与木偶行为相一致的唱词和道白,使得布袋木偶的表演呼之欲出、惟妙惟肖。传统的布袋木偶戏分南派和北派两种,主要是唱腔和表演风格的区别。
漳州布袋木偶戏属于北派,唱腔以昆腔、京调为主,在表演上是吸取京戏的一些特点,比如:有像京剧一样的唱、念、做、打艺术手段以及生、旦、净、末、丑一样的行当。
如今,随着不同地方文化与艺术的互相交流,南派与北派之间也出现了一些融合。传统的布袋木偶表演大多是父子或者师徒二人。
副手配合正手表演,正手除了把握木偶表演以外,还负责唱、念和道白,舞台也只是简单的布景,两个表演者并排坐在两米长的台板前演出,木偶也只有八寸高.后来,在各位表演艺术家的不断改进之下,木偶不仅开始变高,而且还加上了腿部和更多的服装,舞台也开始变得比以前大、布景等更加繁复。
1990年,漳州布袋木偶戏《钟馗元帅》获得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汇演“木偶布景设计奖”。
漳州布袋木偶的配音有多种形式:
一是角色配音,指用普通话或者闽南方言演唱、念白。 二是音乐配音,这种配音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不同的剧目来变换不同的形式。 三是哑剧背景音乐。
这么多的配音方式也决定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根据漳州布袋木偶演出场地的不同,采用乐队现场演奏和录音带配音两种形式。由于布袋木偶的头部是事先雕刻好的,无论剧情怎么样,木偶的表情并不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木偶剧的创作者在创作剧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静止的木偶,反映的只是雕刻艺术,动起来的木偶,才更能体现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这种特殊的民间表演形式,征服观众的最大本领便是把最不可思议的木偶动作表演出来,使观众流连忘返、沉醉不已。漳州布袋木偶表演艺术可能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中为数不多的传承良好的民间艺术。
如今,随着漳州木偶剧团和木偶学校的蓬勃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漳州布袋木偶戏给人的总体印象不再是过去人们搬个小板凳到庙门口搭起的木质彩地板上,看着演员们捧着巴掌大小的布袋木偶,表演《三国演义》等传统剧目。如今的布袋木偶戏不仅题材更广,形式也更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