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从观众一无所知到演出一票难求,瓯剧都经历了什么?

  瓯剧是浙江省传统地方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于浙南温州的一种古老剧种,以“书面温话”为舞台语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影响的传统剧目有《高机与吴三春》、《阳河摘印》,还有现代戏《东海小哨兵》。

  1959年命名为瓯剧。瓯剧形成了统一的艺术风格,以简单、明快、粗犷、细腻的表演为主,以乱弹表演为主。文武双全,唱做并重,以做工见长。音乐简洁明快流畅,表现力强,能细致入微地表现各种人物复杂的内心感受。

  瓯剧的音乐唱腔由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时调等多种声腔构成,现代瓯剧以唱乱弹腔为主,兼唱他腔。一剧中兼唱几种不同声腔,表演上已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具有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传统曲牌有一千多支。因长期活动于农村山乡,表演上生活气息浓厚,形式上格律不严。瓯剧的高腔,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仅以锣鼓助节,无管弦乐器伴奏(个别剧目,如《磨房串戏》和《循环报》中,有一段有管弦伴奏)。演出时,一人独唱,众人帮腔,音调高亢,风格粗犷。不少曲牌频繁使用宫调交替和转换手法,形成特有风格。

  瓯剧的乱弹,分为正乱弹和反乱弹两种,均为板式变化体结构。定调正、反相差5度,各有原板、叠板、紧板、流水和起板、抽板、煞板等变化,并有“洛梆子”、“二汉”等其他曲调。乱弹腔曲调华彩,优美动听,由于用中原音韵结合温州方言演唱,唱腔具有地方特色。在瓯剧“正宗”的传统乱弹大戏中,大都唱正乱弹。故正乱弹一向被称为“祖音源流”或“主音源流”。它与当地民间音乐有明显联系。作为乱弹腔基本板腔之一的“原板”为上下句结构,明亮刚健,可变性大,既可表现欢快感情,又能抒发低沉的情绪。反调原板在节奏与结构上,与正调原板相似,仅较正调原板平柔委婉,调式也不同。

  正、反原板,均可单独演唱,也常与叠板、流水等板式联结使用。正流水板是气氛喧嚣,适宜于悲哀的感情,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板式作联接。流水板与紧板旋律基本相同,紧板以散板形式演唱,流水板以1/4节拍快速演唱。在演唱中,伴以大锣大鼓。反流水板的唱腔结构和演唱方法与正流水板同,但比前者激越高亢。

  在“温州杂剧”(南戏)的故乡,迄今仍活跃着具数百年历史的,集“高”、“昆”、“乱”、“徽”、“滩”、“时”六种声腔唱调于一剧种的古老剧种,且世代繁衍于南戏故里,这在我国戏剧历史上,是很独特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

  由我国“南戏”直接繁衍的古“四大声腔”,在今天,世上仅存“高腔”与“昆腔”两种。这两种,在瓯剧中史来都有留存和演唱,绵延至今。拥有此二腔者,全国不多,一直生存在南戏故里者,唯瓯剧。

  瓯剧剧目的丰富,音乐的浩博,脸谱的独具,表演得独到,生活气息之浓郁,融(温州)“小南拳”打斗之闹猛,藤牌(阵)舞、浮缸舞之独特等艺术风范,深深根植于浙南群众之中。

  随着社会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冲击,瓯剧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