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万拳之首梅花拳:为何能传承3000年?

  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拳,古称梅花桩拳,是中国最古老的拳种之一。据说它有3000年的历史了。梅花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健身价值是中国拳术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价值,梅花桩拳尤为明显。我们知道,梅花拳最大的特点是“桩功",讲究内外兼练,形神合一。古代在桩上练功,有干支桩、八卦桩等桩阵,桩功是梅花拳的本源。在桩功基础上,又派生出单练架子、对练捶、器械等套路。

  梅花拳拳道合一,古为道家修身养性的功法,秘不外传,直到明朝末期,才流传于民间。梅花拳注重呼吸吐纳的练习,有“太阳采气功”、“呼气纳气法”等功法,讲究气血运行与穴位疏通。梅拳五势“大、小、败、拗、顺”与“土、金、水、木、火”五行相对应,五势内应五脏,外对五官。梅花拳练习讲究左右对称、阴阳平衡、相生相克之理,符合中医理论。

  千百年的实践证明,梅花拳具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因此,梅花拳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创编了一套五势梅花拳健身操,在学校推广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聊城市中小学全面推广梅花拳健身运动,让这一古老的拳术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惠及民众,服务社会。

  梅花拳不是花架子,它具有极强的技击实用价值,攻防技击是梅花拳的核心价值。

  “三年架子两年捶”,梅花拳有一整套从基本功到单练、对练、器械、散手等系统全面的训练方式。

  梅花拳谱中写到:吾拳当为明三节之进拦,暗四梢之气力,大五势之用意,六合之配法,小七势之闪让,八法之进退,九宫之筋擎懈绽,巧力又有手眼身法步之精要,精神气力功之贯通。

  八法指进退起落收纵反侧; 步法练习有颠换步、大群势、小群势,大八方、小八方,五行步,七星步,九宫步等三十六步。  打法有搅撂搂劈,挑压钩挂,拨摆托架等等。

  经过长期练习达到“手步合一、防打同时、闪进相连、随势而化、遇机进拦”的至高境界。

  传统练功方式与现代科学训练相结合,培养一批能攻防,善技击的梅拳实战高手。通过技击训练不仅能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人们积极向上、公平正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铸造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梅花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儒、道、释为一体,既有立身中正、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又有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的道家哲理,还具有清心寡欲、普渡众生的佛家精髓。同时,由于梅花拳主要盛传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因此该拳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梅花拳文化是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黄河与大运河在这里交汇,以黄河为代表的农业文明与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商业文明,共同哺育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特色的梅花拳文化。

  数百年前,梅拳先祖曾这样自信地写到:“吾梅拳应为万拳之首,应天时而创,知地利而行,得人和而传于后世,以卦行而应天文,以手足合于武学,故为文武并驱之学。”由此可见,祖师创拳就以文为本,以武为体,文武并举,相互融合,相互支撑。这是梅花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最大特点。

  梅花拳文理有《报五恩词》《百字铭》《根源经》《习武序》《百字辈词》《香理妙法》《梅拳意精》等等秘籍经典。在以“天地国亲师”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思想体系中,“敬畏天地、顺应自然”的和谐思想,“抗辱御敌、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仁义孝敬、尊师重道”的人文情怀,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高度一致。可见,梅花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时代性。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凌寒傲雪、高风亮节、浩然正气是梅花高尚的品格;强身健体,对敌作战,文化育人,是梅花拳永恒的价值观。传习技艺,传承文化,传播精神是梅花拳儿女不懈的追求!相信,广大梅拳弟子会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传承梅拳文化,弘扬梅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