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山西古代建筑为何如此美?山西民居砖雕有什么惊艳的地方?

  山西民居砖雕是流传于山西的传统砖雕技艺。山西民居砖雕历史悠久,富有山西文化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山西民间砖雕广泛应用于砖建筑中,其主要形式有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砖雕是传统建筑尤其是民间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古建筑雕刻中的重要艺术形式。

  山西清徐砖雕历史悠久,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在清徐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谷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概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又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寓意深刻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在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的建筑中均有精美的砖雕制品。特别是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不断出现,脊领、影壁、花墙、墀头、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特大。这就客观地促进了山西民居砖雕的发展。

  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

  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古建筑修复对于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的市场需求量仍然很大。

  民居砖雕的装饰纹样大致为:人物神祇、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锦纹鹤字符等等。装饰主题可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驱邪禳灾三类。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例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暗八仙”隐喻祝寿;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拟品德清廉;以蝙蝠谐音“富”、鹿谐音“禄”、鸡谐音“吉”等等。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寓意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30多个环节。首先是要烧制出青砖。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九道工序,烧制砖的窑体积非常小,据说是为了“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货”。烧砖时一般不用“大火”,初点窑用的是“小火”,行话称其为“热窑”。热窑一天后才转为“中火”,一般烧一窑砖的时间是三天三夜。

  通常在烧完后会用“柳罐”将池水汲上窑顶,泼于覆盖在砖块顶部的土层上,让水经过土层渗透过滤,将全窑中的砖块淋透为度。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成砖”上水后,打开“窑门”与“窑顶”散热冷却两天两夜后出窑。成砖出窑时,须对焦砖、裂砖、变形砖进行严格剔除。一窑成砖中,大抵可筛选八成左右的雕砖成品。

  封建社会的砖雕制作艺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历史文献也没有将他们载入史册,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也不会标出个人字号,因此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及其师承谱系难以整理。

  砖窑因为环保政策和土地政策被关闭后,韩永胜只能带着砖雕技艺到其他地方打临时工。他亲手烧制的砖雕,也镶嵌在山西中部一些旅游建筑和古寺的墙壁上。21世纪初,清徐县政府也开始把砖雕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上工作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