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佛山彩扎起源于什么时期?其造型可分为哪些类别?

  佛山狮头的扎作技艺起源于明代,清代乾隆年间正式兴起于佛山。其造型吸收了广东石狮的特点,造型和装饰设计采用了夸张浪漫的表现手法,更追求形似。佛山狮头的扎作工艺由竹篾扎廓(造型骨架)、扑纸(成型)以及表面装配(饰)等步骤组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狮头艺术的典型代表。

  佛山狮头汲取了广东石雕狮子的造型特点,造型既夸张又浪漫,既威武又风趣,生动逼真,活泼可爱。扎制出的狮头按造型可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羽面相为脸谱,表现狮子温良驯善的神态;武狮以张飞面相为脸谱,反映狮子勇猛好斗的性格;少狮是一种狮头面具,专供儿童玩耍。

  佛山狮头的形象特点是:额高且窄、眉粗、眼大明亮、口宽带笑、杏鼻、面颌饱满、明牙震利(舌)、双腮突出、后枕企舒适、耳朵灵活和有角。

  佛山狮头的色彩广泛使用类比色对比,使色彩调和以达到装饰效果,其特色表现在:

  佛山狮头的色彩娇艳夺目光亮,富丽堂皇,颜色以红、黄、绿等色为主,配以黑色(乌烟)作调和。因为佛山狮头作为吉祥的象征,常在逢年过节等场合出现,而鲜艳醒目的颜色则能紧紧抓住人们的视线,吸引群众。同时,佛山狮头大红大绿的颜色设计具有鲜明的民间风格,表现出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在色彩运用上,佛山狮头广泛使用大红、大绿、黄、黑、白等色,而且运用对比色,使红与黑、绿与黑、红与黄、粉红、粉黄、粉绿与红、黄、绿呈强烈对比、互相衬托,而以黑色作调和,使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佛山狮头以狮头的脸谱和色彩特点来区别,佛山狮头又可分为刘、关、张狮和彩狮两大品种,它们都是参照戏曲人物脸谱创作出来的,根据戏曲人物的不同性格,设计一个基本色彩调子来表现狮子的性格。如七彩狮多用大红、淡黄、丹红、草绿、粉绿、粉红、黑、白颜色,表现雄壮威武的形象;“关公面”狮头,其额、背全红色,额上饰有彩花云图案(即“云头如意纹”),中间写一个”福”字;“刘备面”狮头,额上红色,配以“草尾图案”,额下着黑色,背写黄色,以虎斑纹图案;张飞面狮头,黑色,配以“草尾图案”,背饰虎斑纹图案,表现其性格豪放、威猛、凶悍好斗。

  佛山狮头图案以民族传统的唐草纹(俗称草尾图案)为基调,按云头如意纹、太极纹和螺旋纹的变化规律,在狮头的上唇、对腮、眼包、眉额、眼盖、背、角、下颌、耳朵等各个部位进行装饰,配以虎斑纹、花篮纹、黑白圆点纹或文字,运用虚实、粗细、疏密、曲直、黑白、浓淡、阴阳的对比手法,加强装饰性,表现狮子生动活泼、威武雄健、瑞气吉祥的性格。同时,图案纹样的左右、前后、上下结构严谨,均衡对称,并富于动感。

  多种装配元素的使用是佛山狮头的一大特色,艺人在狮额、眉、眼、鼻、口、腮、耳、角、背、下颌等主要部位进行艺术装饰(配),使狮子更为勇猛威武,活泼可爱。主要装饰物有白兔毛、乳白色马鬃毛、五彩绒球、明镜、金属胶片等。白兔毛装配于狮额云图案、狮鼻、眼盖、狮角、同、眼包线、中震(舌)等上面;马尾鬃毛饰在眼上下睫毛、眉毛、上唇(胡须)、鼻子、下颌长须等处;五彩绒球主要装于额头镜、鼻翼、眼盖、双腮、角、花蓝图案等处的凸刺上,全狮共有大小绒球80多个,金属胶片200多片,明镜一块。为了加强狮头的装饰效果,艺人还创作了“雄鹰展翅”狮角,“双鱼跃龙门”狮眉,“双凤朝阳”“双龙戏珠”狮腮等,使狮头装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绚丽多姿。

  佛山狮头是当地民俗节庆活动和群众性武术体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器具,而以狮头为名的比武竞技则遍布中国的华南、港澳、东南亚乃至欧美华人聚居区,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沟通中外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应对频繁的狮艺比赛,追求降低制作成本,减轻狮头重量,狮头的制作材料、写色、组装日益简化,传统风格特征明显丧失。精通传统制作工艺的后人只有两个。佛山狮头彩扎后继乏人的问题相当突出,亟待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