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堆绣是青海省湟中县一种流行的民间刺绣艺术。主要分布在田家寨、多巴等当地乡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湟中堆绣主要表现藏传佛教题材。用剪、堆等技法塑造形象,多用于唐卡制作。将刺绣与浮雕艺术相结合,粗犷细腻,古朴美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传统堆绣到现代堆绣发展的过程中,湟中堆绣无不隐含着“动”“静”的平衡规则。湟中堆绣的整个造型在体现主题方面一般整体体现出平衡的视觉感觉,用具体的形象直接点明主题,也就是通过造型形象的“动势”与画面整体构图形成对比,使画面形成“静中求动”的视觉效果。
湟中堆绣作品艺僧按照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审美经验堆绣出个性鲜明、形态表情各异、藏着神秘故事的色彩艳丽的形象,这些罗汉或降龙、或伏虎、或镇魔、或返老还童,其造型皆达到了静中有动、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的境地。这种状态是常人所不太容易注意到的,需专门观察、寻找并记忆瞬间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形态,通过绘画或雕刻把它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是运动的、千变万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合瞬间的运动情况,体现了“动”“静”平衡中的“动中求静”原则。
湟中堆绣其高纯度的色彩使用及色彩关系对比是青海地区堆绣色彩构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颜色的纯度越高代表其色彩饱和、艳丽,高纯度色彩的对比调和给整体堆绣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堆绣中大量的明暗对比、强烈的冷暖色调交替出现,既增强了堆绣的层次感,又使整体充满强烈的对比。
在绘画中使用夸张的对比手法,会使色彩相比生活中的固有色更加鲜艳夺目。所以,在湟中堆绣中也常会看到这样的表现,主要以红、黄、青、绿、紫为主;其次以素淡雅致的其他颜色和白、金、银等颜色的丝绸互相配合使用,在较为鲜艳的色调中求对比,从对比中求和谐。因此,湟中堆绣在选择绸缎的色彩时,对颜色的鲜艳度、对比度的要求也是较高的。
湟中堆绣选料讲究,主要包括绢、绸、缎、棉布、麻布,一般用来做底衬布;各种颜色的纯棉绣线,一般用来做叶脉、人物的五官、花蕊中的花丝等;羊毛或棉花,用来做填充物,以突出作品浮雕效果和立体感。
堆绣工艺品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贴及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一般来讲,图案设计环节主要以客人需求为主。勾草图最能考量艺人绘画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图案设计完成后,将各色布料比照图案剪裁、粘好,之后再填充以羊毛或棉花等,以使图案凸起,最后将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大幅布幔上,构成一组完整的画面。
湟中堆绣的制作技法分为“平堆”(平面)和“棱堆”(立体)两种。
平堆是将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图案上,再用各色彩线绣边而成,最后根据画面需求在局部进行渲染,与“布贴画”极其相似;而在设计的图案内垫上棉花或羊毛使图案凸起,然后黏贴在相应的幔布上,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像用绣缎联成一个完整画卷,则成为“棱堆”,“棱堆”的形象较“平堆”更具立体感。
从技法上又分为“剪堆”和“上色”两种,在堆绣制作时,艺人根据设计内容需要,将事先画好的纸稿图样剪成相应尺寸的形状,并根据选好各种颜色的绸缎的质地(质量优劣)、性质(软硬疏密)、特点(颜色花纹)等情况进行“剪”“刻”“雕”等,然后将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型上,并按设计稿的顺序依次贴堆,中间突起产生较强的立体效果。在这一环节中艺人一般对质量上乘的材料精工细作,对劣质材料尽量少投入精力,避免过分浪费工时;对质地软且疏的材料(指同一种材料)要尽量保留它的原始形状;根据原料原始形状的形势走向、棱角立势、凹凸分布纹势等进行设计和加工,艺人们一般会尽最大的心思不减低材料的高度。
为增加物像间的相互衬托,使主体更加突出,在堆绣中重要的技法除了“剪堆”,还需要“渲染”。“渲染”的技法主要是吸取中国工笔画技法中的一些重要技法,是堆绣上色中最重要的染色技法,需要艺人有较扎实的工笔绘画烘染技法的基本功,大致是一只手同时操作两支画笔交替使用,一支笔为颜色笔,另一支笔为清水笔,用颜色笔对堆绣所需部分进行涂染后,要立刻用清水笔进行晕染,使色块沿边缘向外渗化,形成由深至浅,以及与其他颜色自然重合的过渡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除此之外,“罩染”“点染”“提染”等等技法也是在堆绣上色中常用的技法;为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艺人们通常将其他绘画中的技法也运用在堆绣“渲染”中,如“弹色法”,就是用牙刷蘸所需要的颜色,弹到已经堆贴好的绸缎上;“喷染法”,则是用一定形状的纸对堆绣的局部遮挡,再将所需要的颜色在需要的地方喷染。运用这些技法,增强了堆绣的色彩鲜明度和对比度,也使堆绣的立体层次效果增强,粗犷中见细腻,整幅堆绣作品犹如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
湟中堆绣生动逼真,粗犷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画面生动的立体感,面料独特的肌理感,可以达到浅浮雕的艺术效果,富有表现力,极具艺术欣赏价值。为湟中市场化堆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对其良性发展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