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中国的“芭比娃娃”有多惊艳,你真的了解吗?

  芭比娃娃是一种美国娃娃,于1959年3月9日首次展出。一经问世,便成为最知名、最畅销的玩偶。但其实中国有自己的历史悠久的“芭比娃娃”。它比美国的芭比娃娃早诞生了一千多年,那就是绢人。

  绢人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发扬于唐代,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绢人在古代一直是王公贵族的赏玩之物,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多为仕女形象。

  制绢师以真丝为秀发,铅丝为骨骼,绢纱为肌肤,棉花纸絮为血肉,彩绘丝绸为服装,经过服装、彩绘、雕塑、头饰和道具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栩栩如生,色彩绚丽,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自己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北宋民间艺人“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的文献。

  然而,绢人的制作工艺虽然和其他的手工艺术一样世代传承,历史悠久,但由于绢人属于欣赏品玩的奢侈品,所以在历史上时有时无,时兴时灭。到清朝末年,绢人的制作工艺便在社会黑暗动荡的大背景下逐渐衰落,濒临失传。

  到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很难找到制作绢人的手工艺人了,葛敬安等几位工艺美术工作者结合各种史记文献资料,又让这一个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绢人开始重新为大众熟知,并且在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制作出了更为精美的绢人。

  北京绢人,是用绢纱来塑造身形,人物的身体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是用丝绸和绢纱来制作完成,包括衣服、鞋子、手中的宫灯、屏扇等等。

  北京绢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绢人的人物造型结构精准,衣饰讲究,表情细腻,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在这些人物造型中,有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也有名著典籍里的闺秀;有西方极乐世界中的佛陀,也有气度非凡的道士;有风度翩翩的舞蹈人物,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从活泼俏丽的童子,到鹤发童颜的耋耄老人;从婀娜多姿的仕女,到雍容华贵的妃嫔;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到身着中国民族服饰的人物。

  绢人的内容广博丰富,形象多样逼真,人物瞬间的神态、动作细腻传神,被誉为中国绘画的立体丹青,十分具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几十年来,北京绢人的制作工艺在不断精进,创作的题材也在日益丰富。如在以前,北京绢人的头顶大多都有脱模造成的拼缝痕迹,需要用头发或帽子进行遮盖,但在20世纪90年代,绢人的制作工艺得到了突破,塑造出了罗汉、寿星等一系列秃头人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绢3人的制作技术也越来越精良。它不仅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各种重要的国际展览,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成为许多人购买它作为伴手礼赠送亲友的最佳选择。当这个美丽的北京绢人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时,一定会惊叹不已,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