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怎么通过红安绣活感受针与线的舞蹈?有哪两种手法?

  红安绣活是红安传统民间刺绣活动的简称,在红安民间广为流传。一直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的说法。据说红安绣活始于汉代,盛于明清。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丝绣和绒绣,其中丝绣居多,绒绣少见。其产品种类繁多,有鞋、帽、枕、兜、下摆、鞋垫、门帘、帐沿等等,其中以连袜绣花鞋垫为代表。红安绣活的针法灵巧多变,表现手法大胆夸张,作品立体感强,是广大农村群众抒发感情的重要媒介。

  红安绣活是红安民间刺绣的简称,是红安县流传上千年的一项民俗活动。据红安县永佳河镇刺绣艺人李英豪口述,红安刺绣始于东汉光武年间,兴于唐代,明清以后成为盛行于红安全县的乡风民俗。

  红安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侧,历史上,在陆路方面有长安、洛阳、开封至黄州府的一条驿道路经红安县;水路方面则有倒水河从河南进入红安,贯穿红安南北,水陆交通为人们提供了物质文化交流的条件。此外,在元末清初时期,北方鞑靼人入住中原后,留下后裔在红安地区繁衍,同时有江西躲避瘟疫的移民迁移红安,由此为红安地区带来了外来文化的渗入。在革命时期,红安县是将军县。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红安绣活不仅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还融入了“红安精神”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红安绣活的构图古朴典雅、疏密有致、简洁爽朗、浪漫活泼,其构图形式有写实型、写意型和写实写意结合型三种。

  写实型是根据风物的自然形态美化而成,即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强调、美化、布局等艺术加工而成。此类构图要求形神兼备,形似中体现神似,如鱼形必定有头有尾有眼有翅有鳞,而且金鱼、鲤鱼要显出明显的特点,既不能金鲤不分,更不能鱼龙混杂。写实型并不完全强调生活原型的真实感,而是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采用了夸张、变幻的手法。

  写意型是创作者在把握自然风物特征的基础上凭借奇思妙想大胆变幻而成。它要求神似、达意。花型只是某种寓意的象征,写意型构图是从突出主题的意图出发,将表现主题的部位夸张变幻,写意型构图具有格律美、朦胧美。

  写实写意结合型是在同一画面上兼有写实、写意两种手法。此类构图便于表达单纯的写实或写意型难于表达的寓意,具有明快美、朴实美,而且可以鲜明、准确地传递创作者的思想。

  红安绣活红安绣活的色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豪放型,即大红大绿,色调对比明快,这种色调具有明快美、浪漫美,体现出山乡人的豪爽性格,突显出民间艺术的特色;二是深沉型,即以深色为主、明暗变化反差较小,这种色调具有醇厚和谐的美感,但没有压抑感;三是淡雅型,即色鲜而不艳,追求清新秀丽,注重用色与面料颜色的协调,如在红或蓝底上面绣单色白花或黄花,白底上面绣上与自然风物的色彩类似的色调,整体用色注重淡雅和谐。

  红安绣活的题材丰富,它是以反映劳动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为主导的,可分为自然类题材和祝愿类题材。

  红安绣活自然类题材多为花鸟虫鱼与抽象几何,取之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象。一是对自然界形态进行加工美化,使它成为既有自然界形态的某些特征,又有异于自然界形态的特征的一种新形态。二是在绣制时虽以自然物象为依据,但又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常常将互不相干的、形象各异的种种物象进行大胆地拼凑、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图案纹样。如“卐”形纹、回形纹、菱形纹、云纹、“囍”字纹等,有的则是对字体的变形和二次创造,这些纹样或单独,或连续反复地排列。

  祝愿类题材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的需要而立意,如祝福长者的有“福禄双全”“长命锁”,祝福孩童的“和合神”,祝福亲友的“连(莲)年有鱼”,祝福情人的¨鸳鸯戏水”“并蒂莲开”“双鱼”等。

  红安绣活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行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以其农村特色屹立于民族园林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学宝库,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红安绣活艺术创作的原生态为艺术创作的研究,尤其是民间艺术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