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雕刻制品以琥珀雕刻为主,具有体积小、做工精细、层次分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人物雕刻、动物雕刻、素活、手把件等。还包括珠宝雕刻、烟嘴、印章、鼻烟壶、胸针等。有三种雕刻技术:圆雕、浮雕和透雕。在造型设计和雕刻技法上,借鉴了玉雕和煤雕,并加以改进和创新。例如《海棠花薰》学习玉雕素活中的造型设计,采用青铜器中龙纹的雕刻图案,融合了各种技法,使整件作品显得精致、典雅、华贵。
琥珀雕刻最早出现在清朝末期,制作一件琥珀雕刻品需要经过采料、选料、切皮、造型、破荒、捣角、铲活、走刀、抢细、磨光、钻眼、搓孔、磨形、穿珠、内画、镶嵌、抛光、清洗等数十道工序才可完成。
据《百年煤雕》和《抚顺琥珀》二书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祖籍河北的木雕艺人赵昆生、赵景霖兄弟发现琥珀的可雕性,便与另一个木雕艺人张佰孝合作成立了第一家专门从事琥珀雕刻、销售的商号“双合兴”。后来收徒、传艺,培养了20余名学徒,“双合兴”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琥珀雕刻作坊,三人也成为抚顺琥珀雕刻的一代宗师,雕刻技艺也随之流传。
据民国19年的《抚顺县志》记载,民国初期的琥珀雕刻市场已经十分发达,具有二十多户专门从事琥珀雕刻的店铺。
制作一件抚顺琥珀雕刻品需经过采料、选料、切皮、造型、破荒、捣角、铲活、走刀、抢细、磨光、钻眼、搓孔、磨形、穿珠、内画、镶嵌、抛光、清洗等数十道工序,工艺流程极为复杂。
因琥珀易碎,所以除刀外,艺人自制了一些微型加工工具进行精雕细琢,技巧讲究稳、准、狠。
抚顺琥珀雕刻工艺中还有一种特殊工艺――镶嵌。镶嵌大多是将琥珀镶嵌到金银、象牙、首饰盒、煤精雕刻品等器物上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整件作品的灵魂。做好了画龙点睛,做不好则画蛇添足。只有技艺高超的琥珀雕刻艺人才有资格胜任镶嵌工。
琥珀雕刻品种多样,色彩缤纷,雕刻工艺精致高超,使琥珀雕刻工艺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魅力。琥珀具有消痛镇惊、冬暖夏凉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制作的琥珀首饰,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琥珀佛珠成为佛家七宝之一。抚顺琥珀工艺有着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鉴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抚顺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
20世纪初,抚顺琥珀雕刻与抚顺煤精雕刻一起,远销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随着全球“琥珀热”升温,抚顺琥珀工艺品越来越受欢迎,价格超过黄金,成为值得购买的珍品,价格连年跃升。2014年8月24日,抚顺琥珀雕刻文化研发与保护中心成立。抚顺琥珀雕塑文化研发与保护中心;经抚顺市民政局批准,抚顺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主管的组织。中心的宗旨是弘扬抚顺琥珀雕刻文化,对抚顺琥珀雕刻的历史、传承、发展等进行研究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