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淄博陶瓷还有别的什么称呼?有什么特点?

 淄博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制瓷技艺。淄博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是古代齐国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釉料制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像他们生产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蛋壳陶,宋代问世的“雨滴釉”、“茶叶末釉”,至今仍被各国视为珍宝。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博山一带,料炉遍地,已是中国琉璃工艺晶的主要产区,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淄博是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东就有了制陶业。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较高水平。

从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轮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钵、罐、盘、背壶等多种器形,能用土红、赭石、白垩士、碳黑等颜色在陶器上用直线、斜线、弧线精细地勾绘出各种规矩整齐的几何形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图案。可以说,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已成为山东制陶的良好开端。而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东制陶业已可以生产黑色磨光、薄如蛋壳的黑陶,表明山东的制陶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陶瓷行业的特点,产业高度分散:尚未形成相当的垄断,甚至地区性的,霸主尚不存在,具有相当的完全竞争的特征。陶瓷产品数量具有相当的规模:同我国其他传统产业相似,由于具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因而年产量庞大。缺少高档名牌陶瓷:国内高档陶瓷制品市场已经被相当外企占领,而欧美市场尚难觅中国高档陶瓷身影。科技含量不高:虽然有部分企业注意到引入高科技的作用,但尚需时日。专业化程度不高:以我国陶瓷业上市公司为例,大多在陶瓷产业之外同时经营其他产业。即使是经营陶瓷产业,也分散在各种陶瓷上。区域成本差距大:上海地区劳动力、能源成本较高,但发挥技术优势,而佛山、夹江等地自然、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技术性不高。我国的陶瓷业的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有相当数量具有艺术特色的陶瓷制品。

但解放之前,甚至改革开放之前,陶瓷业主要采用的是作坊式的生产工艺,无论数量,质量水平都不高。欧洲陶瓷业的发展于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产业化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陶瓷产业化的步伐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定规模,具备了相当的产业竞争力。

据文献记载,盛于宋代(960年前后),“居人相袭善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誉称。近几十年来,当地政府从继承祖国遗产和发展淄博经济出发,始终把陶瓷产业作为淄博的经济龙头来抓。随着“国际淄博陶瓷琉璃节”的连续成功地举办,使本已闻名于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为海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淄博的陶瓷、琉璃业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继承传统工艺,不断挖掘恢复失传特色产品的基础上,大胆、成功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材质,开发新产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统称。如果按其工艺和产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

美术玻璃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类别。博山料器以其可以逼真地模仿各种玉石、玛瑙、珊瑚和其他珍宝的材料而闻名。主要品种是色彩炫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端庄的鸡肝石制作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此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稀世珍宝。其他如各种套料雕刻的花插、烟缸、灯具以及各种料珠、手镯、挂坠等,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间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