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外国人根本学不会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醴陵瓷被誉为“中国陶瓷烟花历史名城”。清末,醴陵市为了降低日用瓷器中的铅毒,创造了一种淡雅素淡的釉下五彩瓷器。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也是用“三烧”法制成的。其成品耐磨、耐酸碱、不褪色,不含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这不仅是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创举,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环保意识的起源。建国后,釉下五彩瓷器赢得了“国瓷”的美誉。

  釉下五彩瓷包括茶具、餐具、陈设艺术瓷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独特之处,一是坯釉选用高档原料,保证其泥釉有最高的白度和坯体的透光度。二是坯釉料科学配方,满足了制品成型和高温烧成的工艺要求。三是成型过程从模型到滚压、注浆、精修坯、洗水、干燥、素烧每一步都要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四是彩绘过程从构图到勾线、填色精工细作,一丝不苟。彩绘一件优秀作品,少则几天,多则数月才能完成。五是施釉,釉料覆盖坯体画面,故称釉下。

  施釉要内外均匀。六是高温烧成,温度达1350―1400℃。釉下五彩瓷有两次和三次烧成,称为两烧制和三烧制。素烧的目的是增强坯体的强度,控制坯体的吸水率。高温烧成后理想的产品,坯体不变形,不开裂。釉面洁白光润、耐磨损,耐酸碱腐蚀,无铅镉毒害。画面色彩艳丽,永不褪色。高温烧制的釉下五彩瓷是火的艺术,烧对火的控制好否,可使作品则产品可能出现各种缺陷甚至报废,彩绘的成果前功尽弃。

  彩绘赋予釉下五彩瓷灵魂和生命,它是全手工完成的。釉下彩绘在有一定强度和吸水率的素坯上进行,彩绘的题材丰富多彩,有翎毛、花卉、人物、山水、昆虫、走兽、书法、图案等等,既有中国画的传统继承,也有西洋画的风格吸收。

  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色与水墨,工笔与写意之分。在技法上有双勾混水填色或用颜色直接点染形象之分。也有兼勾带点,半工半写,交错运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文科先生从事釉下彩绘研究创作六十余年,在中国书画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花鸟、篆隶见长。

  创造了豪放而又富有装饰性的写意画法和多种新的装饰技法,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他设计创作了大量的釉下陶瓷精品,有的苍劲凝重,有的清新秀雅、有的五彩绚丽,有的朴素单纯,有的工细严谨,有的写意豪放。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和彩绘技法的宝库。

  釉下彩绘与平面纸画不同,它是在陶瓷坯体的曲面上绘画。使用的颜料与纸画直接显色不同,釉下彩绘的颜色要烧成后才能发色。绘制者必须预想其发色效果,设色准确,纹样设计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双勾混水技法要求先用墨线勾勒出图形轮廓,再进行混水填色。色彩要平坦自然,表现出明暗层次。还可以运用接色与罩色等技法使构图呈现丰富的色调。釉下彩瓷烧成后,釉面晶莹润泽,画面五彩缤纷。

  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亮相首都博物馆醴陵釉下五彩突破了单色装饰的局限,并由五彩发展到多彩,既可表现各种单色纹样,也可表现色彩斑斓的画面。釉色的产生是秞层、釉下颜料、坯体在高温烧成条件下紧密结合的结果。

  色彩丰富,浓而不俗,淡而有神,釉下色彩的运用几乎涵盖所有色系,经高温窑变还可产生更为丰富的色彩。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注意坯釉结合性能和颜料的适用性。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先生创造总结的“薄施淡染”之法,色彩处理追求宁静平和,多为颜色深浅浓淡的差别,极少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彩。运用淡彩多色装饰,层次分明,瑰丽素雅。

  醴陵釉下五彩瓷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一百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制瓷填料、釉料和颜料均选用醴陵本地优质原料制作而成。

  其彩绘图画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双勾分水填色等技法将画面溶于釉下,使其平滑光亮,具有饱满的水分感。覆盖在纹饰上的釉经高温烧成后,形成玻璃质,更显得莹润光洁。

  釉下五彩瓷所用颜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其熔剂中不含铅、镉等有毒物质,能耐酸碱。坯件成型后须经800℃素烧,以提高坯件的强度。坯件彩绘完毕,以喷釉覆盖其画面,而后以1350℃—1410℃高温烧制出成品,使五颜六色的画面从釉层中显现出来。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

  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州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的多彩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唐代长沙窑开创的单一釉下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近20年里,中国的各个瓷器产区都在陆续烧制这种瓷器,生产规模不一,艺术风格各异。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瓷器釉下彩装饰技术,赢得了国内外人们的喜爱。釉下装饰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集胎质之美、釉色之美、工艺之美、形色之美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