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德州黑陶有多少年历史了?其名因何而来?

  德州黑陶是中国黑陶的一种,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因出土于山东德州而得名。中国黑陶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德州黑陶源于龙山文化。其历史可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远古祖先崇拜黑色,黑陶中的蛋壳是当时规格最高的祭祀用礼器。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黑陶作为陶艺奇葩,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上可追溯到早在父系氏族著名的大汶口文化。距今约有四五千年。

  黑陶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黑陶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有部分磨光的、器表多为素面,有的饰以弦纹、划纹、镂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黑陶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提高。中晚期的黑陶以表里透黑的砂质陶和细泥陶为主,还出现了制陶水平最高的蛋壳陶,蛋壳陶乌黑光亮,胎薄质坚。由此说明制陶业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快轮旋制技术和高温焙烧以及氧化还原等方法。

  随着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黑陶的生产也由盛转衰,渐至消失。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种类很多。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醉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

  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到20世纪80年代,在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畔,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职工,把这些古老的工艺挖掘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采。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金山丽水,玉出昆岗”,“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黑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篇章,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如今,黑陶制作场所逐渐增多,黑陶艺术的商品化越来越明显,如何挖掘、提炼这一古老文明,进一步对其艺术性进行升华,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目前,黑陶制作人员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素质,不能只是一种工匠式的操作,黑陶艺术也要呼唤“高精尖”人才,只有这样,这一民族艺术瑰宝才能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几年来,德州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已有600多个品种,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春末,德州黑陶在巴黎第80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获得银奖。1989年10月,在纪念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40周年之际,版画家石可、工艺美术大师陶天恩与德州长工艺美陶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黑陶壁画---《孔子世迹图》,全长50米,高1.7米,刻画面积共达85平方米。系统地介绍了孔子的主要生平事迹,镶嵌在孔子的庭院里。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中国壁画艺术花园增添了一朵奇葩。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也长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收藏。我国外交部和联合国部门将德州黑陶定为国礼,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1991年夏,德州黑陶参加日本黑陶艺术博览会。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及香港和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