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粉具有粤菜清淡、细腻、精致的特点。不仅如此,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益于健康。河粉由大米制成,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沙河粉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沙河粉是由以打石为业的“东江客家人”传入广州的。1860年,沙河粉已传入马来西亚,又以怡保的沙河粉最为出名。
民国时期,沙河镇已成了沙河粉镇,义和居、福安居、泉珍、同心等是较有名气的店号。1956年,沙河镇的几家小店合并成沙河大饭店,不断推出沙河粉新品种,配制出咸、甜、酸、辣、苦五味俱全的套餐,使得沙河粉成为了传统小吃品牌。2002年,沙河大饭店的经营陷入了困境,由耀华饮食集团接手经营。
关于沙河粉的来历,民间是这样流传的:在清末的沙河镇,樊阿香夫妇与老父亲经营着一家名叫“义和居”的小店铺,以卖饭食为生。一天,为了照顾身体不适的儿子,父亲樊官秀灵机一动,磨好米浆,倒在窝篮上用猛火蒸熟,做出了薄薄的一片粉皮。樊官秀又将粉皮切条,加上油盐香葱等佐料,第一份沙河粉就此诞生了。两夫妇一尝果然十分美味,妻子便给这种美食起名“沙河粉”。
第二天,樊阿香把沙河粉拿出去售卖。这种特别的美食马上就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于是,“义和居”改为专营沙河粉,本地居民、过往客商都喜欢光顾,店铺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就这样,沙河粉成为了沙河镇的著名特产。
沙河粉具有粤菜清淡、精致、讲究鲜味的特点。不仅如此,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益于身体健康。河粉由大米制作而成,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薄而透明、韧而爽滑”是沙河粉的独特之处,沙河粉可以干炒、湿炒、泡食(汤粉)、凉拌,方便美味;除咸食、甜食外,还有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缤纷,味道各异。炒河粉讲究“锅气”,是考验粤菜师傅基本功的菜式。
沙河粉的传统做法是取白云山上九龙泉水浸泡大米,将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即成;沙河粉传统的制作最重要是四道工序即用水、选米、磨浆、蒸粉。浸泡大米和磨粉浆所用的水以山泉水为上乘;稻米宜选择晚造,够硬性,具米香;磨浆须采用连州青石做石磨;蒸粉则要用竹窝篮上浆。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大量非手工制作的米线出现在市场上,给传统手工制作的沙河面粉工艺带来了冲击。同时,随着老一辈技术骨干的去世,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失传,沙河粉的传统制作技艺亟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