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龟芩膏里真的有龟吗?起源于什么时期?

  龟苓膏的制作工艺起源于秦末汉初。生产的龟苓膏原是宫廷御用产品,现为市民清热解毒用的“药食同源”食品。龟苓膏的制作工艺是以自养甲鱼为原料,添加茯苓、生地、凉粉草、罗汉果、灵芝、三七、金银花、菊花等多种中草药的传统工艺。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传统风选机、春碓、研钵、铡药刀、过滤装置、蒸煮炉等工具,经20余道工序加工制成龟苓膏的一种传统技艺。

  广西梧州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龟苓膏深受“两广”一带人的喜爱,不仅形成两广地区所独有的“龟苓膏文化”,还传播到海内外,深受欢迎。

  龟苓膏配制技艺源于秦末汉初,制作出来的龟苓膏最初为宫中御品,后来不断在民间流传。

  据《苍梧郡志》记载,大约在明末清初时候,苍梧郡(现梧州市)民间就有“龟苓膏”的食用习俗和出售“龟苓膏”的店铺。历经数朝代不断的改良研发,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如今,龟苓膏是市民用以清热解毒的“药食同源”食物。

  梧州龟苓膏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去湿、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龟苓膏含有动物胶、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钙、磷、钠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能调节血脂和血糖,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中医药食材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备受人们喜爱,并且畅销国内外。

  古籍记载,梧州龟苓膏最早出现于秦末汉初。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孟获叛乱时,因将士初到南方,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当地人献上妙方,以本地特产乌龟、土茯苓等药材熬汤饮用,使大部分将士得以痊愈。此后-一直到清末,梧州龟苓膏皆为宫廷御品及各国领事、传教士崇尚的保健食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龟苓膏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制好的龟苓膏色泽透明,带有中草药香气,味微苦而甘甜,口感滑嫩爽口,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滋阴补肾、美容养颜、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如今,食用龟苓膏已成为梧州人常用的治热毒和湿毒的饮食疗法。

  龟苓膏的制作技术以师传方式传承,已经传到第8代了。通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梧州龟苓膏的制作技艺正日益发扬光大,梧州龟苓膏文化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