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舞广泛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首领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由民间艺人加工定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情感表达细腻,舞姿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傣族孔雀舞起源有什么典故又有什么传承价值呢?
傣族舞蹈历史悠久。相传1000多年前,傣族首领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来民间人士纷纷效仿,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加工塑造而流传下来。东汉时期,傣族首领多次派使者到洛阳表演孔雀舞、魔术和杂技。可见孔雀舞在当时是有相当高的水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傣族孔雀舞一直受到各级艺术管理部门和艺术表演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50年代初,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都成立了民族文工团,60年代初,成立了县级民族艺术团。此时的傣族孔雀舞,经过毛相等人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族舞蹈。
傣族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情感表达细腻,舞姿优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其成为最具傣族文化认同的舞蹈。孔雀舞是傣族先民情趣的表现,也是神人叙事的肢体语言。孔雀舞飘逸灵动的结构背后,蕴含着傣族人民丰富的生命意义。表明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和崇拜,构建了一个芸芸众生的普通灵魂都能进入的艺术和精神空间,也构建了傣族的族群认同象征和强化其生命记忆的形象。是傣族历史上最具生命意义、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