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黄阁麒麟舞历史 黄阁麒麟舞有什么传承价值

  黄阁麒麟舞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属于广东省文化遗产之一。广州南沙区黄阁镇的麒麟传说和舞蹈,始于明代,发源于黄圃横档村。麒麟的造型是根据古代传说中麒麟的样子----龙首、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近年来,黄阁镇高度重视传统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将麒麟文化打造为该镇的品牌文化,组织力量对一度中断的麒麟舞进行挖掘整理。

  黄阁麒麟舞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有什么传承价值?

  黄阁镇麒麟舞是清末民初从东莞传入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麒麟舞表演大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举行。黄阁麒麟舞兴起后,有过两次中断。一个是被日本侵华和抗日战争打断的。1945年,日本人被赶走后,村民们又高兴地跳起了麒麟舞。另一次是六七十年代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

  黄阁镇麒麟舞作为民间文化,在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麒麟舞特定的出洞、绕头、耍尾、寻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充满了热烈喜庆的气氛和浓郁的广东韵味,锣鼓节奏起伏。黄阁麒麟舞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富裕、健康、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向往。同时,麒麟舞娱乐性强,参与面广,对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黄阁麒麟舞常于当地的传统节庆、神诞醮会等习俗活动中表演,蕴涵着民间纳福迎祥的愿望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求,既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也有很强的寓意性,对研究岭南习俗中的民间信仰和传统舞蹈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