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巴陵戏定名 巴陵戏的传承价值有哪些

  巴陵戏,原名巴湘戏,民间又称为岳州戏。1953年正式命名为巴陵戏。巴陵戏源于明万历年间传入的昆腔,弋阳腔于明末清初流入湖南。清代乾隆年间,巴陵戏吸收了其他剧种的艺术因素,以唱昆曲和杂腔小调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戏曲声腔。巴陵戏的内容多以历史演义和话本为主,主要反映历代的政治军事斗争。这对研究中国戏曲的演变和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巴陵戏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传承价值?

  巴陵戏,原名巴湘剧,形成于今天的湖南岳阳。因岳阳古称巴陵,此剧于1953年定名为巴陵戏。岳阳又名岳州,所以民间称巴陵戏班为岳州班。巴陵戏主要有昆曲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音和湘北方言声调演唱。巴陵戏的昆腔,源于明代传入湖南的昆山腔。明末清初,江西向湖南大量移民,弋阳腔流入湖南,对巴陵戏也产生过较大影响。清代乾隆年间,戏曲出现诸腔杂呈现象,巴陵戏博采众长,逐渐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

  巴陵戏的音乐分为声腔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声腔分为昆曲、弹腔和杂腔小调几种。其弹腔分南北两路,各有反调。同时,还有有一种特殊的唱腔形式西二簧,其过门能巧妙地将南北路融为一体,南唱北拉,别有风味。巴陵戏是湘东北地区剧种的代表,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其舞台语言、剧目、声腔、音乐、表演乃至演出习俗,承载了大量与岳阳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活化石”,又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成型、发展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