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五宫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乐,是明清时期江苏俗曲的重要脉络,是古老的"诸宫调"宝贵的遗存,对中国民间音乐乃至民间曲艺的研究具有不可多得的实证价值。
由于地处苏、鲁两省接壤处,也是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因而历史上北南双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局面。海州五大宫调是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
海州五大宫调按其传统曲牌来区分,可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多为单支,主要曲调有[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满江红]等。大调的特点是委婉细腻,节奏舒缓,类似昆曲的赠板,演唱时字少腔多,有一唱三叹之感,多用于抒情。唱词典雅华丽,明显源自宫廷,出自文人之手。海州五大宫调中还有近一百首小调,多为明清小曲,如[叠断桥]、[凤阳歌]、[打牙牌]、[急口令]、[刮地风]、[剪靛花]等,虽几经传衍但仍保存完整。小调和大调的风格截然相反,它节奏明快,字多腔绍,长于叙事。小调和大调一样,既可单独演唱,也可和大调连缀,组成套曲,演唱各种故事。
按结构划分,海州五大宫调又可分为单支和套曲两个系统。单支是独立的曲牌,主旋律是固定的,每一个曲牌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律填写各种唱词。主要有[满江红]、[杨柳青]、[莲花落]、[马头调]、[孟姜女]、[绣花灯]等数十个,还有[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五大经典曲调。无论大调或小调,单独演唱的,均为单支。
明代嘉隆年间,海州五大宫调已逐步形成。尤其是明清时期,随着两淮盐业兴旺,大运河盐运南来北往,一方面地域沟通,艺术交融,使海州五大宫调得以广泛吸收江淮民间小曲而渐趋成熟;另一方面汇集于当地的一批盐商富贾和与之休戚相关的文人墨客,对海州五大宫调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而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特色和个性逐步形成。
20世纪20年代中期,陇海铁路向东延伸通车到新浦后,海州一带的水路交通被陆路所替代,板浦便逐渐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地位。40年代末,板浦日趋萧条,后灌云县政府迁至伊山,交通的闭塞和文化生活的单一,使得海州五大宫调免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一些濒临失传的曲目得以完整的保留,演唱的艺人也衍传至今。海州五大宫调是我国明清俗曲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发掘保护将对明清小调研究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海州五大宫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明代的一些小曲,如《寄生草》《山坡羊》等虽几经流传,但仍保存完好;江浙一带几近失传的音乐,如《马头调》,在这里也能找到,其歌词与《白雪遗音》所录基本相同;有些难唱的歌至今仍被人们传唱。1980年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五大宫调音乐逐渐濒危。海州五大宫调是中国明清民歌的宝贵遗产,对它的挖掘和保护将对明清小调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