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曲沃碗碗腔由来 曲沃碗碗腔有哪些文化特征

  曲沃碗碗腔是山西省曲沃县的传统戏剧。因以小铜碗为主要打击乐器而得名,又因领奏乐器月琴旧称“阮咸”,故又称“阮儿腔”。曲沃碗碗腔在清朝乾隆年间由陕西皮影戏艺人传入曲沃,经过继承和发展,在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其特点是:以月琴伴唱,铜碗间音,堂鼓提气;表演以声传情,以乐传神,唱白并茂,以唱制胜。其代表剧目有《昭君出塞》《六月雪》《困铜台》《双报恩》等。

  曲沃碗碗腔的由来有哪些说法有哪些文化特征?

  曲沃碗碗腔作为汉族的一种民间艺术,原是陕西东部华阴、大荔一带皮影戏的唱腔。旧称“时腔”。老艺人认为曲沃碗碗腔是由在陕西做生意的商人传入的,当地人喜欢并效仿,所以流传开来。也有老艺人说是清同治、光绪年间陕西东部朝邑、大荔一带逃荒至晋南的皮影艺人在曲沃演出时,当地人爱而效之,遂得以在曲沃及周边新绛、闻喜、翼城、襄汾流传。

  曲沃碗碗腔吸收了蒲剧、越剧、川剧、眉户等剧种的服饰、脸谱、舞台艺术、念白和表演程式,并在舞台上保留了皮影戏的一些动作,形成碗碗腔的表演特色。如旦脚抒发欢快、轻佻或愤怒的感情时,一手指前,一手指后,身体小幅度前仰后颠;生脚走台步时,两臂微屈,宽袖前后摆动,侧身缓缓而行,温文尔雅,舒展洒脱。武打更保留了皮影遗风。被称为“活皮影”。曲沃碗碗腔音乐属于板腔体,上下句行腔,唱词七字、十字居多,词句通俗流畅,好听易学。初传入时,板式单调,唱腔贫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民间音乐、蒲剧和眉户的曲调,结合曲沃县的地方语言特点,代而用之,形成了幽雅婉转、缠绵抒情的独待风格。它的基本板式,有慢板板、流水、简板、滚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