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木偶戏流行于山西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是扎根于当地民间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由宋代传入,是一种杖头木偶戏。其造型简单粗犷,表现手法灵活生动,机关巧妙适用,具有北方特色。最初,木偶戏的曲调用孝义秧歌干板腔、皮腔,中路梆子(晋剧)演唱,后来又加入碗碗腔演唱。
孝义木偶戏起源于什么时期其使用的是哪种唱腔?
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地方风情浓郁的传统戏曲之一。皮影戏、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用灯光投射在白色幕布上,并配之以乐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观众听到和看到有声有色的各种戏剧故事。
孝义木偶戏用孝义秧歌的干板腔调,后来用皮腔调。中路梆子兴起后,采用中梆子腔调,即晋剧声腔。上演的剧目也以移植晋剧剧目为主,如《三度梅》《忠报国》《明公断》《三击掌》《走山》《九件衣》《斩黄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