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广东潮汕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型较小。主要特点是这个木偶由三根铁枝操纵,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由艺人在幕后操纵。铁枝木偶戏的弦乐唱词都源自潮剧,并在潮剧的基础上,通过木偶将剧中人物的唱、做、念、打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晚清至民国时期,铁枝木偶戏在潮汕地区十分普及,许多著名的潮剧艺人都来自木偶戏班。
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什么其表演形式是怎样的呢?
潮州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由皮影戏演变而来。据木偶戏艺人世代相传,皮影戏是在宋朝晚期随着闽南移民传入潮州的。到了清代,随着玻璃的广泛使用,艺人们将纸屏改为玻璃屏,影像改为“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并穿上戏装,由影现发展为形现,称“圆身纸影”。此后又模仿潮州戏的舞台装置与表演程式,将玻璃幕去掉,为“阳窗纸影”,并采用铁枝进行操纵表演,仍保持皮影戏在背后操纵表演的特点。
潮州铁枝木偶的偶像由背后相连的三根铁枝操纵,保持了皮影戏操纵的特点;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表演时,戏班要先搭起一个戏台,戏台上铺上草席,操纵木偶的人盘膝而坐。坐在台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资历较浅的人,叫中剧。左侧的人叫副剧,是操纵偶人的第二把手。位于台上右侧的叫作正剧,是戏班的核心人物,现在潮州一带流行的方言中,还把持正剧的比作一个单位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