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挑花刺绣历史悠久。“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男女开始分工劳作。”古代羌族善于用自制的手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羌族妇女运针走线、拧线织锦,刺绣佳作甚多。明清时期,羌族刺绣业非常繁荣。羌族妇女从小训练有素,她们经常用针和线刺绣,制作出独具风彩与特色的围腰与云云鞋、尖尖鞋、朝鞋等。经历漫长岁月的洗礼,羌绣已经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针法独到的民间工艺品体系。
羌族刺绣文化背景有哪些?
羌族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美和艺术起源于劳动,也正是因为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具有初步形式美的客观物体,才有可能相应地产生对称、流畅的审美观念。羌绣绚丽多彩,精美绝伦,既表现了羌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又表达了羌族人民崇尚美的愿望。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产品美,劳动工具美,劳动动作美,劳动创造的艺术品美。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似乎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绣中之精品,已渐被人们认同为与湘绣、苏绣齐名的绣中工艺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如今,羌绣早已成为羌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服饰简单华丽。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上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