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裕固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回鹘和蒙古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过去是游牧民族。在祁连山的高原草场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十分艰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没有固定的民族称谓,直到1953年成立自治县时,才取富裕巩固之意定名为裕固族。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建立了裕固族刺绣、婚俗、服饰、民歌、织褐子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文化节、培养工艺传人、开发特色创意产品、校园常态化等方式,促进了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裕固族服饰是裕固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个部落的生产生活习俗不同,裕固族服饰也各具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东部服饰和西部服饰两大类,主要体现在妇女服饰的不同上,且均有“衣领高、帽红缨”的特征。裕固族妇女的帽子,特点最为鲜明,东部妇女帽子呈大圆顶形,形似礼帽;西部妇女帽子为尖顶,帽沿后部卷起,两者一般均以芨芨草和羊毛线编织帽胚,用红布缝制帽里,白布缝制帽面,帽沿为镶有花纹的黑边,帽顶配有红缨,故称“红缨帽”。红缨帽也是裕固族已婚妇女和少女的区分标志。妇女出嫁成婚后方可戴红缨帽。裕固族妇女的头面叫“凯门别什”,是一件非常精制而价值昂贵的民间工艺品,用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穿缀而成,共分三条,胸前左右两条,背后一条。裕固族男子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头戴金边白毡帽,帽沿后边卷起,身穿大领偏襟长袍,衣料大多以布、绸、缎或褐子、兽皮为主,扎彩色腰带,佩有腰刀、火镰、鼻烟壶、烟荷包等饰品。

  裕固族民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主要分为音乐和唱词两部分。其音乐曲调朴实优美,节奏悠扬和谐,有“小曲”、“号子”、“小调”、“情歌”、“叙事”、“筵席曲”等多种演唱形式;唱词丰富多彩,涵盖了优美抒情的牧歌、古老悠扬的史诗、热烈奔放的劳动歌、热情洋溢的赞歌、别具风格的婚礼歌、特色浓郁的习俗歌、缠绵悱恻的情歌、古朴庄严的宗教音乐等内容,格律上分别与古代突厥语、古蒙古语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具有生动感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之特色。

  裕固族婚俗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早期裕固族的婚俗,即“勒系腰”婚和“帐房杆子戴头面”婚,起初只是一种仪式,现已演变为人生重要礼仪之一。裕固族婚礼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各具特色。一般要进行2天以上,主要包括姑娘戴头面、惜别送亲、打尖迎亲、马踏帐房、射箭拜天地、冠戴新郎、献羊背、交新娘等12项程序28个礼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唱词,且各地唱词不完全相同,要邀请专门的婚礼唱词传承人来主持,婚俗也是集中展示裕固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

  过去,裕固族人住在牛羊棕色羊毛制成的帐篷里,无法经受风雨。现在除了定居点的砖瓦房,就是放牧时用的白色帐篷。这种帐篷也是很坚实保暖的,它不但能遮风挡雨,而且帐篷里很舒适,虽然设备简单都是些日常用品,但用起来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