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优等紫翠石雕制的易水砚代替澄泥砚,以及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合称四大名砚。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四大砚台是哪四个?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推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中当属砚台的历史最悠久,艺术价值最高。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四种砚台慢慢地展露出头角,成为从古至今备受文人追捧的珍品,美名曰:中国四大名砚。
甘肃洮州洮河砚因洮河而得名,简称洮砚。洮河砚砚体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可谓是砚中极品,由于其出色的品质,其中极品历来都作为皇家珍藏,而不外漏,但其他略次于极品的依然备受文人雅士青睐。生产洮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流湍急。尽管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并挖掘出许多的稀世珍品。但如今由于原料枯竭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的生产已走向“断根”边缘。
广东肇庆的端砚是四大名砚中最著名的。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墨石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经久而色不变。若是上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并被手上的热度染上水气,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安徽歙州歙砚的用材最为珍贵,它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用它制成的砚台多会出现奇异的花纹,并且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因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苏东坡更是为它题诗: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河南新安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用材最为特殊的砚台,其余砚台均为石料,而澄泥砚却是用泥料制成,尽管泥料听起来不如石料质地坚硬,但事实上却根本不落下风。澄泥砚得名于它的制作流程,首先,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依古书记载,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汾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即滤出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制砚的原料——澄泥。到这一步并没有算完,还需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能使用。
上好的澄泥砚触之如同婴儿肌肤,质地细腻顺滑,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成为了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