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复州双管乐有什么特点?适合用在什么场合呢?

  管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是从什么朝代起源的史书典籍都没有完整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单管和双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历史应该还要追溯到更远。至于复州双管乐产生的时间,就近多了。据双管乐老艺人乔忠新介绍,双管是清朝乾隆年间从山东传过来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621年后金军队占领复州卫,当地居民死伤逃亡所剩无几。顺治十年,清政府颁布辽东招民垦荒奖励条例,由山东的登州府和莱州府招民来辽东垦耕,大批的山东移民进入辽东,也带来了双管及其演奏艺术。

  由于双管音色粗犷、高亢、深沉,非常适合道观、庙宇中念经和做法事的音乐伴奏,制作双管的材料以紫檀木和铁梨木为最佳。做法是先将一根红木截成两根,长短皆为6寸,用手钻钻出直眼,修理内膛后,用手钻在外面每只管钻8个孔,再用圆锉和板锉把外形和孔磨平磨光,最后按上哨片,即成双管。

  双管传入后,首先被道观和庙宇的道士和和尚学会,成为道教和佛教音乐活动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从此,双管便在复州民间广泛流传开来,不但成为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成为民间婚丧嫁娶和各种喜庆活动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清末民初直到9.18事变,瓦房店地区会吹奏双管的艺人不下百人,并涌现出大批年轻、技艺全面的艺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解放后,外来的和新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失去了市场,民间艺人依靠吹双管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改行干别的工作。如今,复州双管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细数这200多年,复州双管乐由传入、发展、高潮到逐渐没落,仿佛它的声音由细腻到粗犷,再到高亢,然后转为委婉、缠绵,最后到低沉,这是一首发人深思的双管乐,更是一首萦绕心间让人不忍落泪的双管乐。

  复州双管乐作为汉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刚柔相济。其音色有粗犷豪放、铿锵有力的一面,也有深沉委婉、细腻柔和的一面,能生动地表达情感的情绪。吸收了西方管乐的一些演奏方法,其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力是其他乐器所不具备的。旧时复州双管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尤其是白事。解放后,一度成为汉族民间节日和各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项目之一,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