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据史料记载,黄梅采茶歌在唐代时代就非常流行。经过宋代民歌的发展和元代杂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民间戏曲的雏形,至明清黄梅戏风靡一时。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的黄梅戏是非遗吗?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汉族戏曲之一,与京剧、越剧、评剧和豫剧齐名,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黄梅采茶歌就非常流行。经过宋代民歌的发展和元代杂剧的影响,民间戏曲逐渐成型。到了明清时期,黄梅县戏风更加繁荣。
黄梅戏的前身是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被称为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流传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大地区。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