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为什么苏绣是四大名绣之首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刺绣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面对通货膨胀,刺绣的投资理财价值被不断发掘,并逐渐从单纯的装饰品演变为艺术和财富的共同象征,导致中国持久的“刺绣热”,各种刺绣产品纷纷出击抢占市场,尤其是四大名绣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作为装饰还是投资,苏绣一直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宠儿,价值与日俱增,牢牢占据着四大刺绣之首的地位,成为中国刺绣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为什么苏绣是四大名绣之首?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苏州为国都的吴国就已经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苏绣在宋代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清秘藏》描述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和刺绣艺术结合让苏绣得到跨越式提升,图案肖像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艺术也就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明、清两代,苏绣更成为皇室贡品。

  在大多数人眼里,所有来自苏州的绣品都叫苏绣,其实不然。广义的苏绣分为本地绣、苏北绣、宝应绣。正宗的苏绣属于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就是由苏州一带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品质高贵。苏北绣产于盐城、淮安一带,宝应绣产自扬州宝应,这两类绣品的工艺、质量都无法和本地绣相提并论。无论是历史上的苏绣名品还是现代佳作均出属于“本地绣”,历朝历代的苏绣名师也毫无例外是苏州人氏。

  与同类产品的机器刺绣不同,正宗的苏绣从来都是由绣师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一名绣师如果没有天赋,没有十年八年的专注及磨练并经数月乃至经年的“日日眼累、手酸、心乏的辛劳“,很难绣出精品扬名立万,从成名到‘封针’往往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而制作一幅精品一般需费时数月甚至数年,所以真正进入市场的苏绣精品非常有限。正因如此,很多投资收藏家斥资数十万甚至百万搞委托创作或预定跟单,为数不多的名师巨作往往尚未出厂就名花有主,这也是导致精品苏绣价格步步升高的重要原因。

  在工艺上,苏州绣师从不放松对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同时围绕现代多元化艺术题材又发展出了“虚实乱针绣”,看似杂乱的长短交叉线条,通过分层加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当今中国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在材料运用方面,苏州刺绣研究所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新材料—三叶异形丝,实现了苏绣新材料研发的重大突破;表现手法上,苏州绣师在清代苏绣大师沈寿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仿真绣”工艺,使西洋素描、油画、摄影照片等皆可作为‘粉本’上绷绣制,立体感和真实感更强,艺术品位和档次得到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