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算盘的起源说法

  算盘是从早在春秋时期就普遍使用的筹算逐渐演变而来的。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前就被人们广泛使用。算盘在中国使用广泛,并因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易记、操作简便而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算盘的起源有什么说法?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用数学方法管理部落事务,从而开启了计算的先河。进入文字时代后,中国农学、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中“算学”之发达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三代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古人计数的符号,而西周之后,随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简单的计数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计算工具与计算方法在时代潮流中相继革新,算筹应运而生。

  算筹是一种用来计算的小棍,一般是用蓍草或竹子制成,《仪礼》有提到“剑筹八十,长尺有握,握素”、“宾之弓矢,与中筹丰”,这里的“筹”字即是算的意思,可知周朝时算筹已经成为计算的主流工具。到了汉代,天文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算筹的发展,算筹的长度形制被固定下来,其后一千多年间,筹算一直是计算的主要手段,其间涌现了无数运筹技艺高超的算学家,直到宋代时算盘开始流行,算筹才逐渐衰落。

  然而,算盘并非中国独有。根据西方考古发现,古罗马有一种“沟算盘”,与中国的算盘形状十分相似。于是有人提出“中国算盘西来说”。那么这个论点成立吗?珠算史学者华印椿认为沟算盘与我国算盘仅是外形相似,但实际结构却完全不一样,我国先民是将算筹的四则计算与计算法完全照搬上了算盘,与沟算盘之计算法也毫不相同。

  而且中国的算盘最早记载是在东汉的《数术记遗》。当时中西交流很少,且都是上层阶级的联络,朝贡的物品皆有记录,而沟算盘并未出现,显然,中国算盘是独创,而不是来自西方。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考证,我国算盘开始在社会上普及是在宋代,北宋时,开封县令钱易所著的《南部新书》中提到“鼓珠”一词,即是指珠算算盘。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药铺桌子上画有一个算盘。

  两宋之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贸易逐渐增多,“皇城之东曰潘楼街……每日交易,动即百万……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余街坊巷落,纵横万数……”,巨大的交易量对于算盘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算筹与算盘并行,各有千秋。元明清时期,城市交通发达,商业化加速,在全国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而且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更进一步加速了算盘的普及,而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算筹渐渐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