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关中皮影戏的特点

  关中皮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兴起于北宋。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起源于中国陕西。陕西关中皮影在全国久负盛名,除了表演时豪迈、厚劲、高亢的唱腔外,皮影还制作精美,引人入胜。关中皮影刻绘善于动用冼炼的轮廓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相间、虚实有致的手法,精致缜密的雕镂功夫,以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深刻感人。

  关中皮影戏的特点有哪些?

  关中皮影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北宋。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等动物的皮精制而成。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驴、牛、羊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关中皮影戏既继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充分发挥了宋代人体绘画的优势。运用洗炼的轮廊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精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陕西皮影戏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路一派以碗碗腔皮影为代表,西路一派以弦板腔皮影为代表,南路一派介于东西两派之间。

  陕西皮影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代相传,其独具鲜明的传统特色,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皮影更是曾在全国旅游纪念品展览评比会上荣获优秀奖,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