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剪纸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据清代道光年间甘熙所撰的《白下琐言》等史料记载,明初南京剪纸已非常流行。20世纪50年代,南京民间剪纸生产合作社和民间工艺厂相继成立,生产剪纸并出口。南京剪纸个性突出。它结合了北方广泛的剪纸和南方精致的剪纸。花中有花,题中有题。有粗有细。拙中有巧,艺术形式美轮美奂,不同寻常。
南京剪纸历史渊源有哪些说法?
南京剪纸的起源记载于清代道光年间甘熙所撰的《白下琐言》。至迟在明代初年,南京已有了用作门笺和装饰灯彩的剪刻纸。南京剪纸的历史也与当地刺绣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旧社会,旧时南京许多人家都有一本供刺绣用的剪纸花样簿。南京剪纸属于江南剪纸特色,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精细。南京剪纸真正形成流派却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当时较多民间艺人都在夫子庙一带给人剪鞋样描肚兜花。
1912年后,武老太、马志宏、张吉根等先后到南京挂牌剪纸而成为近现代剪纸艺人。1949年之前,民间剪纸艺人流动性强,各地剪纸未形成固定流派。直到1949年,南京从武老太开始,开创了南京剪纸的新的“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艺术风格。1952年,南京市文化局组织张吉根、武志方、王明长等几位剪纸艺人花近五年时间挖掘、搜集南京传统的民间剪纸,恢复曾被湮没多年的喜花种类,美术界人士陈之佛、何燕明、吴山、张道一等参与指导,其后从整理、恢复出来的数百件作品中选了数十件代表作编成《南京剪纸》一书,于1956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从此奠定了南京剪纸独特的喜花风格,提升了南京剪纸的艺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