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三国时期,孙权对魏蜀之威胁倍感担忧,思忖着绘制一幅精确的山川地形军阵图,以知己知彼,巩固国防。丞相赵达向他推荐了善丹青的妹妹,赵夫人则更进一步,将五岳、河海、城邑、行阵逐一绣了出来,不仅不易褪色,更能随意折叠随身携带。时人谓之“针绝”。
这幅刺绣地图,大抵可视为人们对画绣最早的历史想象,而早在北宋建隆二年(961)就有绣花经袱藏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之内,经袱绣有金黄莲花一朵,上有“丘山寺宝塔”字样,是当地信女们为还愿而献给寺院的贡品。此为画绣最早的历史记载,其源头正是有着“绣市”美誉的苏州。
不同于寻常的闺阁绣,苏州画绣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取法乎上的审美与功能属性,在代代绣娘的手中丝缕传承。
苏州镇湖,卢建英正在制作大型风景主题刺绣。
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画绣,泛指苏绣中以纯欣赏为目的的刺绣艺术品,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刺绣佛像,之后转为绘画。绣制者,自然是众多卓越的苏州绣娘。
曹雪芹就曾以绣娘为原型,在《红楼梦》中塑造了慧娘一角。因其尚未出阁,且不以绣技获利,虽名满天下,但“得者甚少”,即便是“贾府之荣”,所得也不过两三件,献给皇上两件后,只剩下一副璎珞,“贾母爱如珍宝,不入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唐以后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模仿改进,成为了项饰中最显华贵的一种。在诸多刺绣种类中,苏绣以其“精细洁雅”的特点最受皇家倾慕。
早在北宋末年,朝廷便在苏州建立了织造衙门,兼办宫货绣品。南宋绍定二年刻制的《平江城访考》记载,当时的苏州已经形成了规模缜密的刺绣坊巷,如绣线集中的绣线巷(今修仙巷),刺绣集中的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
洪武元年,朱元璋颁布“诏衣冠如唐制”,朝廷于苏州天心桥东复建元时的织造局,专门制作上至皇太后,下至文武百官的服饰。永乐年间,还派京官来苏州督造,总管丝织刺绣宫货的采办。
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据清末绣头陶幼亭所言:丝织、刺绣并非完全由官家生产,民间机户将刺绣作为农家副业者众多,绣头则负责承接宫廷订货,然后分配给绣户刺绣,同时下乡指导,检查质量。宫货一经订购,要货日期就相当紧张,如完成不了,则以“欺君之罪”论处。
一团和气 卢建英作品(局部)
为此,苏州绣娘练就了高超的技艺,这一时期的苏绣大师金淑芳就曾对弟子讲:“余幼时学绣,三更则起,饮食起卧皆于绣案之侧……隆冬亦织绣不辍,十指(冻)裂,血从丝线下也。”
旧时的绣娘,在“新安商帮”资本推动和“吴门画派”艺术滋养的双重作用下,迅速走出闺阁,扛起了“江南绣魁”的大旗,最繁盛时,苏州共有大型绣庄百余家,绣工数万人,甚至有“万人潮涌看新绣”的壮观场面。绣品不仅行销全国,甚至还漂洋过海,进入西方王室宫廷。
以针代笔,以线代色
清末民初的苏绣大师沈寿在《雪宦绣谱》中记录了苏绣针法的“有定”与“无常”,“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以有常求无常在勤,以无常运有常在悟。”
在所有苏绣当中,画绣最得“悟”的精髓。明人评述宋绣,已经是“佳者较画更胜”。
出身镇湖刺绣世家,从11岁起便与母亲童金媛同棚习绣的卢建英,已经从事仿古画绣近四十年,深得其中的精髓。
刺绣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每一种色彩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丝线的选择,所以在绣制过程中常常会用到针上调色法,有时会用三四种颜色混合穿在一起绣,以丰富其表现力和色彩的呈现。
为了保证颜色的精微,则需将原本已经十分纤细的丝线再劈做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六十四等分甚至更多。卢建英说自己用到的最细的劈丝大约是九十分之一,用于刻画人物脸部,特别是眉毛和胡须处的“飘毛”,这几乎已经是工艺的极限了。
丝线细微之处需要借助光线,寻找角度才能看得真切,而与之匹配的绣花针则更是细如牛毛,比普通刺绣针寒窑细上三分之一,“如今很难买到,一根针要节省着用上两年。”画绣的底则要选择质地更为细密的塔夫绸上,一般真丝纱上粗细合适的绣线转到塔夫绸上做画绣,则会显得粗糙且浮凸明显。
与普通画绣不同,历代名家绘制的古画,颜色虽不算鲜艳,但用色细腻,稍有一处功夫不到,就“马上见颜色”,像刘松年的《罗汉轴》,山石、菩提树的枝干、草地、四个小坡、猿与麋鹿、人物开相等,卢建英足足绣了八个层次。
而所有绣样,都必须手工勾勒完成,电脑打印出来会因像素失真而韵味尽失。一副23厘米*350厘米的《秋郊饮马图》,卢建英带着两名徒弟花了一年多才绣成,《韩熙载夜宴图》则由卢建英和七位家人用五年时间才完成。
2015年,《夜宴图》在江苏龙城秋季拍卖中以1035万售出,所谓“藏金不如藏绣”,同时也让世人得以一度画绣的风采。
“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馋唼之态”许多年前苏州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这样描述苏绣的神韵,也概括了画绣表达的精妙幽微。
这种从闺阁中走出的“活的”艺术形式,恰是独属于苏州绣娘的造物之道,于秀丽、精致与纤细之中,饱含极致的审美与至高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