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中州大鼓是如何让新乡得到鼓海这个别名的呢?

  中州大鼓是中州新乡县的名鼓,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声”与“形”的形式,明快而富有活力的节奏,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农民热情奔放的精神。参加中国沈阳第二届国际秧歌民间舞蹈节,受到外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优秀表演奖和精神文明奖。

  中州大鼓又叫“中州大咚鼓”因为在新乡县赵堤乡比较普及,所以也叫“赵堤大鼓”。中州大鼓以鼓为主,锣鼓演奏者也是舞蹈表演者,乐队没有固定的编制,根据演出的场所和具体情况来定。虽然鼓谱的变化并不花哨,但是鼓手们通过速度、强弱以及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达到一种粗犷与细腻的强烈对比,时而高山流水,时而气吞山河。

  在这里,“鼓”与“人”的密切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不光是造鼓、玩鼓,这里还有一项非常有趣的娱乐方式。那就是擂鼓,也叫斗鼓。既然是斗鼓自然要分出胜负。在斗鼓过程中判定输赢的标准是哪一队的体力好、有技巧、鼓点不乱、在整个表演中技术上最完整,哪一队就赢。打鼓的花样都是来自农村生活,淳朴喜庆的中州大鼓表达了人们幸福丰收的喜悦。中州大鼓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群众基础?这股强大感染力的来源究竟出自哪里呢?

  其实早期的鼓谱都是为了祈雨,古时大旱的时候,人们光着脚,头带柳条帽子拼命擂鼓,祈求旱情解除,风调雨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州大鼓慢慢演变成了军中必备之物。鼓声浑厚有力,能传几百里。对于展现军威、鼓舞士气非常有帮助。再后来,单一的大鼓成了群众擒盗抗匪的信号和工具。直到民国初年,鼓开始从一种实用的工具演变成了乐器,再结合各种配乐和舞蹈动作。终于,一种赏心悦目的表演形式出现了。

  那几百个鼓手,可能只是城里的普通农民工,地里的农民。但一旦他们敲起鼓,拿起钹,骨子里的艺术气质就会被无限放大,在黄河岸边如火如荼。静静的,是相互激励的力量和灵魂;仔细听,是一个老百姓的热情豪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