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土家族摆手舞最初的起源是什么?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每一种中国民间舞蹈都有自己的历史,土家族摆手舞也不例外。土家族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起源于与丧事祭祀始祖的道士和他徒弟给先人所跳的引路舞。最早出现在唐末,藩镇割据时期,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巴蜀地区的人们非常重视死者的葬礼,道士会用一种舞蹈来引导他们的祖先到阴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春节祭祀中的一种舞蹈,人们先来家里看望家人,家人迎接。最早的记载和乾隆年间《永顺府志》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日《摆手》,此俗犹存。”由此可见摆手舞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

  土家摆手舞分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主要用于祭祀族群众始祖,规模浩大,气势宏伟,光跳舞的就有上千人,观看人数更是达到万人。小摆手主要祭祀本姓始祖,规模虽然较小,但也能达到十人跳舞,百人观看的规模。摆手舞虽然是湘西申请非遗文化,但分布也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与湘西,鄂西、重庆。在贵州、四川东部、宜昌西部也有分布。

  土家摆手舞的动作其实非常简易,可谓老少皆宜,男女都可以跳,一旦起跳就可以达到上百人,上千人的规模。而这里面一定少不了领舞的,叫导摆者,导摆者还会根据节拍带上锣鼓。而这其中也却少不了队伍中做示范的示摆者,以及在队伍后面压队的的押摆者。跳起来的时候,众人未成圈,导摆者在前面领头并拍打着节拍,示摆者在中间舞蹈示范动作,押摆者压住跳完舞的收尾动作以及压住节拍。这样只需稍加练习,就能达到千人跳舞都是整齐划一的。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为自由、豪迈、雄健有力。

  土家摆手舞的传承对于研究土家历史、战争、宗教、迁徙、生产、生活、爱情、民俗等都有重要价值。可以从中研究土家族的起源,因战争迁徙,农民的农耕,男女之间爱情,土家族的风俗。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乐观主义精神。由此可见摆手舞是一种移动的文字,以舞蹈的方式记载土家族的历史。

  摆手舞表演规模宏大,动作奔放,仪式隆重。现在渝东南的摆手舞表演活动中还保留着“拜四方”的传统。表演者围成一个圆圈,双手合十,第一次拜圆心一次,逆时针旋转90度,依次拜三次。

  “拜四方”结束后,正式的摇摆舞开始了。在挥手的大厅前,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载歌载舞。舞蹈表现了土家族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塑造了豪放、淳朴、勇敢、乐观的民族性格。无论古今,土家族的摆手舞都保留了祭祀祖先和地方君王的文化信仰,传达了祖先崇拜的丰富信息和缅怀古代英雄的精神信仰,体现了摆手舞“以人为本”和“朴素实用”的内在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