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从抵御海患到强身健体,海盐滚灯的几百年是怎么过的?

  一般来说,灯都是拿着,挂着,举着或者稳稳地放着,供人观赏。只有海盐的滚灯能滚能舞,能泡能扔,蜡烛里的灯永远不灭,灯壳也不会因为抛掷积压而破碎。

  锦绣江南,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精致秀丽婉约轻柔,而绝非大汉或壮士的“产地”。但是,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的海盐滚灯这项民间绝活却明白地告诉世人:江南也产壮士。在21世纪的今天,这些挥舞着巨大灯笼的江南壮士仍然会在快乐的节假日里,展示出自己和江南风情迥异的力与美。

  关于海盐滚灯的由来,历史上说法不一,但是总的可以归类为两种说法。

  第一种可以追溯到唐朝,相传少年薛刚意气风发,酒醉后大闹花灯,以至误杀当朝小王子,惊吓到当朝天子,也因此在后来遭到“满门抄斩”的厄运。,因为当时的那种花灯外面没有框架围护而容易飞逸出去惹事,经过逐年研究改良,逐渐有了现在看到的这种用大圆竹筐围住内部小花灯的滚灯,既美观又安全。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滚灯本来就是源于海盐的,因为海盐靠海,海患以及海盗常常入侵,当地人为了抵御海盗的入侵,会从小练武,而滚灯就是他们的练武方式,早在700多年前,滚灯就出现在海盐的民间灯会上。经过历代相传,它逐渐成为节日中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也是显示村坊实力的竞技表演

  海盐滚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就有两种样式,一种中间的灯是红色的,一种中间的灯是黑色的,这两种灯代表的意义也各不相同,红色的灯表示文,黑色的灯表示武,以前那些觉得自己村坊武力值高的,在滚灯大会上就会选择黑色的灯芯,会惹来不少红心灯的村坊挑战。而如今人民的生活安定,没有必要再特地去练武,所以滚灯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以及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出类型。

  海盐滚灯的动作丰富而规范,共有27套动作,并且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名称,老和尚托钵、仙鹤生蛋、张飞跨马、苏秦背剑、纯阳拔剑……在1987年第三期的《浙江舞蹈》杂志上,刊登有《海盐民间滚灯舞初探》,一支灯队有时多达40人,队形不时变化,在“急急风”、“走马锣”、“七字锣”等经典配乐的鼓点声中,把灯笼挥舞翻滚犹如旋转的火轮,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那些技艺高超的舞灯人常被称为壮士而名扬四方。

  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单,海盐滚灯被列入舞蹈范畴,成为国家级文化瑰宝。海盐滚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乡土气息吸引了许多当地人。但是,由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大多数年轻人对这种艺术存在误解,海盐滚灯仍然面临着失传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