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台州乱弹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哪些措施?

  作为文化大省,浙江的许多地方戏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地方戏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传统戏曲的抢救保护,许多地方剧团开展创新实践,积极创作精品,继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台州乱弹剧团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剧种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坚持守正原则,挖掘整理传统经典剧目。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及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独特艺术形式。所谓“守正”,就是要守住艺术形式等根本特征。为了保留好台州乱弹剧的“原汁原味”,台州乱弹剧团先后挖掘整理了120多本剧本、300多首曲谱,打造了展示台州乱弹历史的小型博物馆,对于遗存的道具、服饰、剧本、曲本、手抄本等原始资料进行存档和展示。对于濒危经典剧目和曲目,组织传承人进行唱腔整理,并出版了4本唱腔集。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台州乱弹剧团坚守剧种特色,在创编新时代故事和剧情时坚持古曲新唱,并通过经典剧目数字音像化与云传播等多种方式存续经典。

  坚持创新原则,创作编排现代精品新戏。关注重大历史题材是台州乱弹始终坚持的优秀传统。在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台州乱弹集中优势资源,培优推优,找到了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形式与内容,创编并演出《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具有良好口碑的现代戏,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艺术表现力,着力提高戏曲创作水平,有目的、有组织地创作、推广与传播。尤其是立足“文化精品”的定位,以崭新的视角审视历史、观照当下,聚焦创作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群众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作品,为延续地方戏曲生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的根本保障。台州乱弹在社会传承、学校教育、团内培养三种模式之间寻找突破口,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新生代演员,把戏曲“四功五法”的传承与普及、演员培养与观众培养相结合,着力构建社会传承、学校教育与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共创的原则,融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传承为一体,努力打造一支由传承人、优秀表演者、行内专家学者、专业戏曲创作者组成的优秀传承团队。

  一是多途径培养台州乱弹传承专业人才。对内以剧团中青年艺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加强表演人才、创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联合主管部门与教育部门,定期开展剧团招生工作,对外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让非遗传承人以“带薪授徒”的方式面向全社会招收学员,扩大戏曲传承人才的培养范围。三是夯实戏曲传承土壤,做好戏曲普及性、推广性教育工作。充分挖掘台州中小学、职业教育、高校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展开深入合作,把乡土教育与小学美育融合,从地方戏曲文化挖掘儿童美育资源,将非遗项目融入乡土教材,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依托地方高校科研优势,组织学术研究研讨会,开展台州戏曲文化专项课题研究,引导师生组织开展戏曲类非遗项目的展演交流,激发高校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台州乱弹通过重视品牌建设,与地方文化旅游宣传紧密合作,形成名角名家、剧种曲种并举的品牌效应,力求突破原有的观众群体和区域,实现从非遗保护圈往民众日常生活圈的渗透与回归。

  一方面,品牌建设要为戏曲文化的传播开辟新路径,突破传播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探索非遗资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托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大力推进“非遗+”行动,在民俗戏曲、艺术戏曲与遗产戏曲传承相结合方面苦下功夫,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力创新传播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推动线下活动向“云曲艺”转变,开展“云演出”“云宣讲”“云培训”等活动。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包装”,对传承人和经典剧目进行全方位的传播推广。

  另一方面,戏曲“破圈”要加强戏曲艺术与观众之间的黏性,让戏曲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加大传统戏曲文化产品的供给范围。将传统戏曲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采取政府购买、群众免费看戏的形式,实施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进广场、进校园、进军营,培育戏曲文化的基层观众群体。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文化艺术节、大型节日庆典,开展交流调演、展演活动,使戏曲深入人民群众。同时,尝试将室内活动转移到室外,从固定式转变为“流动式”,不断拓展演出空间。

  传统戏曲的繁荣需要政府统筹下的协同发展,台州乱弹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充分显示了搭建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

  建立地方曲艺协会,推行网格化服务模式。实行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通过每一位网格员联结起全市会员,网格化力求“横到边、竖到底”,构筑起曲艺服务群众的完整网络。构建不同层级的服务和展示平台,协会组织是大平台,每个网格员的联系平台是小平台。这些服务平台又与市场平台相联结,督促每位会员每年都能参加3次以上社会活动,缓解了会员从艺的“供需”矛盾,增强了会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促进省市级民营剧团联盟平台的建立,打造和谐的戏曲生态。浙江乡村戏曲文化传播的土壤非常深厚,抵达广大乡村“最后一公里”的文化下乡主要依靠民营剧团。台州乱弹团结了一批演出市场活跃的团体,建立民营剧团联盟促进会,促进建立规范的行业准则,引导民营剧团进行良性竞争,并通过建立宣传网站和运营公众号,增强和提升民营剧团的市场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形成一个“共建共赢、持续发展”的和谐戏曲生态。

  台州乱弹的活态传承与创新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剧团的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统筹下,多方合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践行戏曲的保护与创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浙江戏曲的未来一定会在人们的积极肯定和自觉欣赏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