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河州砖雕通过刀尖展示的艺术究竟有多惊艳?

砖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制作,留下了“厚敛雕墙”的记载。临夏砖雕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完善于当代。雕塑师傅在青砖上雕刻出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真馐佳肴的图案,装饰在中式建筑的构件上或大门上,照壁、墙面上。

在河州,砖雕作品作为一种建筑艺术材料,再也常见不过,且不说装点着公园、清真寺这些公共建筑设施,即使走进普通百姓家,哪里没有几件令人叹服的砖雕艺术作品,或高筑于屋脊之上,或镶嵌在门庭之间,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与环境。

河州砖雕,源远流长,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完善于当代,是临夏民族建筑装饰艺术别具一格的集中体现,这里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细,构图严谨,富于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蜚声陇上,著称于世。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州回族砖雕从制作工艺上讲,有“捏活”、“刻活”之分。所谓“捏活”,先是把精心调和和配制而成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成各种造型,而后入窑焙烧而成。这种作品大多独立成形,如龙、凤、麒麟等,多用于屋脊之上。所谓“刻活”,即在青砖上用刻刀刻制成各种图案,其工艺要比“捏活”复杂得多,一个图案往往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青砖拼接在一起。

这种砖雕艺术作品大多装饰在门庭、照壁之间。多层次雕刻,即“浅浮雕”、“高浮雕”、“阴线雕”。是河州回族砖雕的精华之所在,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呼外应,浑然一体,宛若一刀刻成,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看过之后,不得不叹服这些能工巧匠技艺之高超。

遍览河州砖雕,不论是哪一种图案,均不见人物活动的场面,这是河州回族砖雕的重要标志。

临夏红园和东公馆是河州回族砖雕艺术保存最完整的地方。红园的砖雕作品多系回族砖雕名家周声普及其族人的杰作。一字亭南侧照壁上的《泰山日出图》采用国画荷叶皴的技法,两峰巍峨对峙,中间石径奇险,更有宝塔矗,使观者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北侧照壁上的一帧《石榴双喜图》更是玲珑别致,惹人喜爱,石榴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双喜鹊似已饱赏了那珍珠似的石榴,正在举起一只爪子,擦去尖喙上的残汁。高明的构思,精湛的雕工,把生动的画面和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地再现在几页青砖之上,令人叫绝。

东公馆是修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是临夏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亭台楼阁,曲径回廊,都有砖雕作品装饰。花卉禽鸟造型独特,神韵多姿。山水图景,构思严谨,意境高超。天井正面墙壁上的大山水是一帧力作,其间红日高照,山势峥嵘,黄河之水,滚滚而来,青松郁郁,白帆点点,纤之袅袅,归鸿阵阵,高阙崇阁点缀其中,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另一幅葡萄攀援图,形象十分逼真,几枝葡萄歪歪扭扭,搭在用“竹子”竖起的架上,硕果累累,也许工匠怕那一吊吊令人谗涎欲滴的琼果太沉,会滑下架来,便用细细的“麻绳”将其枝干绑在架上,真是妙不可言。

河州回族砖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前景广阔。近年来,贺州艺人的明星别出心裁。他们以巧夺天工的雕工和独特的技艺,把冰冷的砖瓦精细地打磨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成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贺州的能工巧匠们组织了一批古典建筑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他们的砖雕作品。从此,河州的砖雕艺术走出了家门。愿这朵徽派建筑的艺术之花开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