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板头曲别称 板头曲其名的来源有什么说法主要流行于哪些地方

  板头曲因是流行于河南省南阳市的传统音乐,故又称为河南曲子板头曲。其分布较广,南阳、泌阳、邓县、许昌、开封皆可见其踪迹,但传播中心在南阳市。据载,明崇祯年间,板头曲随河南曲子见诸市井。清初,逐渐盛行于上述各地。板头曲不备锣鼓笙管,而以弹拨乐器为主,另加胡琴、四胡等拉弦乐器,是中国民间乐队中难得一见的以弦索乐为主的传统音乐。

  那么板头曲其名的来源有什么说法主要流行于哪些地方呢?

  板头曲是在大调曲子开板演唱之前演奏的器乐曲,故称板头曲。板头曲是由大调曲子的伴奏演员创作的。最初是大调曲子的衍生品,主要由三弦、古筝、琵琶演奏,为大调曲子的演出服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器乐,加入了坠胡、二胡、京胡、洞箫等乐器,成为既可独奏又可协奏的纯音乐作品。

  板头曲起源于宋代。明朝崇祯年间,板头曲随河南曲子开始在市井之中出现。清初逐渐流行于南阳、泌阳、邓县、许昌、开封等地。

  “板头”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琵琶谱》,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由于清王朝对民间音乐的摒弃和压抑,限制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大量板头曲谱没有被收录成帙,以至于到民国期间,曾流传在河南的板头曲仅剩下南阳的邓州、镇平、内乡、新野尚有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