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调是豫东花鼓演变而来的地方传统剧种之一。经过挖掘整理,吸收了评剧、京剧、豫剧等腔调发展而来,逐渐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
四平调是以什么剧种为基础演变而来的有什么艺术特色?
四平调是在豫东花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经过挖掘,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流行于安徽、苏北、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有砀山花鼓戏带头人“邹家班”和一些同行逐渐演变而成。
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从其他姊妹剧种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女声在质朴之中不失委婉俏丽,男声则高昂豪放、刚柔兼备,保留着较强的说唱特征。非常接近二黄声腔,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似,兼备西皮和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