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石阡木偶戏来源 石阡木偶戏艺术特点有哪些

  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各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傀儡戏曲剧种。全盛时期其表演遍及全县各地及相邻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地区的各民族。石阡木偶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汉魏以远的“刻木人像”的“傀儡”,为宋元时期杖头傀儡的遗存。根据口传资料,约200年前从湖南辰溪传入,到21世纪初已有7代传人。石阡木偶戏艺术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精彩的表演,完善的木偶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面。

  石阡木偶戏来源于什么时期其艺术特点有哪些?

  石阡木偶戏,“石阡”指“贵州东北石阡县”。和其他木偶戏一样,起源于中原。木偶戏在南传过程中,先是由中原传入江南,后由湖南辰溪传入石阡。时间大概是清朝中期,到21世纪初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第一代到21世纪初,已经传承七代。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是石阡戏的兴盛时期。当时戏班很多,每个班七八个人到十几个人都有。主要有泰洪班、天福班、太平班等五班,演出范围从石阡县扩展至周边各地及湘、鄂、黔、渝等省。石阡木偶戏所用的舞台较小,周边主要以帷幕遮挡,台前悬挂书有汉字的小幅长旗帜,幕后最多可站立四人,表演时要将木偶高举过头顶。

  石阡木偶戏表演时用到的用具都制作精美。其木偶的武器、衣服、道具等都需要量身制作,其做工非常精致,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在服装制作方面,采用了色彩鲜艳的面料,并根据木偶的大小逐一定制,为绚丽的色彩增添了一份整洁。木偶擅长表演武打等激烈动作。石阡杖头木偶中的男(武将)、女(武旦)武角是其一绝,男性武角以“非凡气度”见长,多身披银亮的战甲,脸上有垂胸的长须,背后有威武的“飞虎旗”,手持长柄的红枪或关公刀,动作粗犷豪放;女性武角以“英气明丽”见长,多身着凤冠霞帔,头上有近一人高的雉尾,动作细腻利落。石阡木偶戏以表演武戏见长。除此之外,为了娱乐大众有时也会掺杂历史闹剧。石阡杖头木偶在表演各种动作时讲求干净利落,艺人经过数代的积累和筛选将各种木偶人物的动作简洁化,于精湛中突显准确和犀利,没有因为繁多的戏服而影响动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