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嘉定竹刻的创始人是谁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浮雕龙纹彩漆竹勺,日本正仓院藏传世唐代留青竹刻“尺八”,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陵出土竹雕庭苑残片,表明竹雕早在汉唐时代就已流行。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国家物质资源繁荣,贸易发达。江南已成为手工业和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在此背景下,嘉定人朱鹤将镂雕工艺施于竹材上,制作文房用品,开启了嘉定竹刻艺术。

  嘉定竹刻的创始人是谁?

  嘉定竹刻的创始人是明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朱鹤字子鸣,号松邻,住在嘉定县清浦镇。他精通书画、金石、木刻,与一些文人、艺术家交往甚多。在他们的交流互动中,产生了艺术灵感,尝试将书画融入竹刻,创造了以深刻、透雕为主要技法的嘉定竹刻。

  朱鹤的儿子朱缨(1520-1587),字清甫,号小松,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的竹刻艺术,在竹刻史上有“出蓝”之誉。朱鹤的孙子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他不仅擅长竹刻、绘画和金石,还擅长制作盆景和设计园林。是一个全面的艺术家。朱稚征继承了家学,并将竹刻技艺发扬光大。经过朱氏三代人的努力,嘉定竹刻的艺术样式和风格基本确立。

  朱氏三代,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不再局限于一家之学,他们打破门户之限,将竹刻技艺传给了外姓。如沈汉川、禹川(大生)兄弟、沈兼、秦一爵、王易、周乃始、殷永清、王永芳等一批竹人。

  清初,嘉定竹刻被列为贡品,为皇室所珍爱。康熙至嘉庆年间,嘉定竹刻涌现出一大批竹刻艺术家,如吴之璠、封锡禄、施天章、顾珏等大师。乾隆、嘉庆年间,又出现了周颢、王之羽、邓孚嘉、王梅邻等代表人物。竹人大都精于书画,技法新颖,流派纷呈。明清之际,李流芳、钱大昕等文人学者也曾先后介入竹刻,嘉定竹刻的审美和品位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进入了全盛与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