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全称“汉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着汉民族优秀的染织刺绣等工艺和审美,汉服虽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于黄帝制作的加冕服。到了周朝定型,经过汉代,根据四书五经形成了完整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也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包括衣裳、发式、面饰、鞋履、配饰,整个服装体系融合了纺织、蜡染、缬草、刺绣等中国文化的优秀工艺和美学。汉服虽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美丽中国、服饰礼仪之邦的美誉,展现了汉服的端庄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