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四川皮影戏起源于什么时期

  四川皮影戏是四川省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起源于清朝中期,1851年到1853年,四川当地的手艺人吸收了蜀锦、蜀绣、民间剪纸、印染的地方色彩,使四川皮影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主要借用川剧五大声腔,此外还博采民间流行的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音乐,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反映了四川地区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和人文传统。

  四川皮影戏起源于什么时期?

  四川皮影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乾隆后期。清朝中叶,陕西人来四川经商,因而使陕西皮影戏传入四川。从1851年到1853年,热爱川剧艺术并对皮影戏感兴趣的画家们合作雕刻了一套地道的四川皮影。借鉴绵竹年画中门神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民间壁画、庙画用色规律,也吸取蜀锦、蜀绣、民间剪纸和印染中诸如水、云、龙、凤、花、鸟、虫、草等各类纹饰,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至此,四川皮影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明末清初到乾隆末年,四川原有的皮影同外来的皮影经过整整一个半世纪的撞击、交流和融合,到清嘉庆以后,逐渐形成三类皮影戏,流传至今。主要包括土皮影、广皮影(又称“渭南皮影”)和阆中皮影戏三类。